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的报告(4)

2017-11-03 13:25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浏览:手机版

  (四)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健全,自身司法活动监督更加有力。各级检察机关把强化自身监督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一是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从人民群众中聘请人民监督员监督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大制度设计。2014年9月,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司法部共同在北京、吉林等10个省市开展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试点,2015年12月制定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规定,2016年7月制定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为增强这个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实行“四个一律”:人民监督员一律由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选任和管理,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独立选任人民监督员21492名;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各关键环节一律接受监督,监督情形扩大至11项,涵盖立案、羁押、扣押冻结涉案财物、起诉等环节;参加监督评议的人民监督员一律由司法行政机关随机抽选产生;市、县两级检察院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一律由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监督。2016年7月全面深化这项改革以来,人民监督员共监督案件5148件。二是完善规范司法行为长效机制。紧紧围绕检察权运行重点环节,编制并修订检察机关司法工作基本规范,推进精细司法、精细管理。健全案例指导制度,发布9批38个在审查证据、适用法律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指导性案例,统一司法尺度。自2014年12月起,持续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6次组织对各省区市检察院全覆盖的督导检查,对193起司法不规范案件挂牌督办,对32起典型案例向社会集中公开通报。针对发现的问题,先后颁布加强执法办案活动内部监督防止说情干扰、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同步录音录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八项禁令”和“八项公开”等制度规定。三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案件管理部门对司法办案活动的集中统一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流程监控、案后评查、数据分析、业绩考核,构建了全程、同步、动态监管机制。强化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对检察环节羁押犯罪嫌疑人情况的监督。强化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其他办案部门的纠错功能。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监督制约,健全省级以下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立案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审查,逮捕报上一级检察院决定,撤案、不起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制度。四是完善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从严治检,层层落实主体责任,严明纪律。落实中央要求,建立健全检察机关系统内巡视制度。健全检务督察制度。推进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完善领导干部及办案检察官任职回避制度。完善问责制度,对自身腐败行为“零容忍”,2013年以来共查处违纪违法检察人员1833人。 
  (五)构建阳光司法机制,保障人民参与,接受人民监督。全国检察机关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要求,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坚持以案件信息公开为重点,建立完善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司法公开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颁布全面推进检务公开工作意见、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全国四级检察机关3662个检察院已实现“六个全覆盖”:一是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全覆盖。2014年开通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运行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法律文书公开、重要案件信息发布、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四个平台”,已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603万余条、重要案件信息30万余条、法律文书224万余份,接受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13万余人次。2016年全面运行案件信息公开微信服务平台,主动向当事人和律师告知案件进展情况,实现从被动查询到主动推送、“网上公开”向“掌上公开”转变。二是电子卷宗系统全覆盖。2015年全面部署电子卷宗系统,将纸质案卷材料转换为电子文档,方便律师查阅复制,已提供服务16万余件次。三是远程视频接访全覆盖。2016年建成四级检察机关全联通的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已通过视频同步接访1.8万余次。四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全覆盖。2016年6月,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全部开通“两微一端”。目前,检察新媒体总数达1.3万余个,发布信息2300万余条,总粉丝数近1.2亿。五是新闻发言人全覆盖。今年1月,向社会公布全国四级检察机关4473名新闻发言人名单和电话。六是检察开放日活动全覆盖。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检察机关,了解监督检察工作。今年5月,四级检察机关统一组织“防治校园欺凌”检察开放日活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