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依法治国新形势 推动地方立法与时俱进(3)
完善工作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立法全过程。着力在践行“法治”和“民主”两大理念上下功夫。一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严格依法行使立法权。准确把握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正确处理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以及实施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的关系,按照立法权限开展立法工作,不突破地方立法事权范围越权立法,防止和克服立法工作的随意性。二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深入推进民主立法。在全省建立15个基层民主立法联系点;本届共自主起草法规草案11件,从源头上克服地方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立法论证协商,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积极推进民生立法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陈桦 本届以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了45部法规,其中涉及民生的地方性法规31部,占总数的7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推动生态文明立法,保障人民群众生态权益。十八大以来,我们制定了河道保护、湿地保护、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等十余部法规。在生态立法中,我们坚持把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坚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积极探索创新型生态治理模式。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立法保护,水、大气、生态环境实现全优。 加强公共服务立法,补齐社会领域“短板”。近年来,我们致力养老、文化、教育、安全、卫生等方面立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例如,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制定出台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这是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首次审议通过的民生类法规。又如,制定食品安全条例,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海产品水产品的安全准入、网络配送食品等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保证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城乡统筹,使民生立法惠及城乡广大群众。在民生立法中,我们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重要指向。比如,在城乡供水条例制定过程中,将农村供水一并纳入调整,既坚持整体推进,又兼顾现实差异,实现统筹发展,同时避免了因部门分别立法造成的法规内容交叉、立法资源浪费。 把保障民生与构建共治共享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更需要依法推进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环保、食品安全等立法中,注重将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公民结合起来,引导公民参与社会治理。 在推进民生立法中有几点体会:一要把立法为民贯穿始终,使每部法规都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合法权益。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立法工作路线,把立法工作扎根于基层群众中。三要坚持人大主导,加强统筹协调。这几年我们出台的大部分法规,背后都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努力做到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立老百姓有感的法。 统筹谋划行稳致远 有序推进立法工作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龚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人大认真贯彻张德江委员长对推进设区的市立法工作提出的“蹄疾而步稳、标准不能降低、底线不能突破,确保立法质量”要求,积极探寻符合设区的市立法工作规律的方式方法,努力使设区的市立法工作行稳致远。 首先,坚持把能力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规范机构建立、督促队伍选配、开展培训指导等举措,倒逼设区的市立法能力建设。督促设置立法机构、配备立法人员、打造立法智库。组织业务培训、进行项目指导、开展跟班学习。加强对设区的市立法能力建设督查指导。下一步,我们将梳理汇总有关情况,总结经验、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向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并反馈各市指导其进一步改进工作,督促解决各市立法能力建设和立法工作进展不平衡问题。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