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岂能形同虚设
针对速冻水饺被检测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消息,三全公司2月17日回应称,相关疑似批次产品已从各销售渠道全部封存。其拥有完整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溯源体系,除继续要求猪肉合规供应商强化检测检验外,也在进一步落实更好的检测和控制非洲猪瘟的措施和办法。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多家速冻食品企业卷入非洲猪瘟病毒背后,很大原因是速冻食品行业的进货查验制度形同虚设(2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据报道,除了三全,包括金锣、科迪、康利思、齐汇、惠万家在内的多个速冻品牌样品均被曝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可以说,在防范非洲猪瘟病毒方面,速冻品牌大面积失守,这无疑让消费者对涉事公司及整个行业的食品安全产生极大怀疑。涉事企业理当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筑牢食品安全防线,避免出现更大危机。 消费者之所以相信知名品牌和大型企业的产品,主要在于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些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有能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食品检验制度和病毒防控机制。但事实却无情地表明,这些知名品牌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牢靠。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规定,禁止企业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禁止生产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内容。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输出合格产品的绝对义务。要知道,在集贸市场购买产品和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有着本质区别。消费者之所以更相信后者,就在于其天然地认为后者有着完备的检验制度,能够将不合法原材料和不合格产品拒之门外。如今,知名品牌的产品被检测出含有非洲猪瘟病毒,无疑折射出相关检验制度层层失守。 一般来说,生猪屠宰前均需进行检疫,猪肉供应商向速冻产品供应食品原料时需要供应检疫合格的猪肉。同时,根据三全公司的声明,其拥有完整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溯源体系。对每一批次的原料猪肉都有溯源系统。那么,理当通过翔实调查,查清这些制作含有非洲猪瘟病毒水饺的猪肉来自哪家猪肉供应商,该供应商是否真的尽到了检疫义务,该供应商是否还将猪肉销往其他企业。 虽然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感染人,但已足以引起人们的不安和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对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食品生产企业,均应有针对性地构筑防火墙,强化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检验和进货检验制度,最大限度地规避自身风险,不要让知名企业陷入食品安全风险,加剧消费者恐慌心理。(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