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司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6)

2018-03-15 21:38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第三十八条对于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清单的情况记录在卷。
    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但该证据与待证事实无关联、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或者其他无调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前应当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原告或者第三人要求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出庭说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一)对现场笔录的合法性或者真实性有异议的;
    (二)对扣押财产的品种或者数量有异议的;
    (三)对检验的物品取样或者保管有异议的;
    (四)对行政执法人员身份的合法性有异议的;
    (五)需要出庭说明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与待证事实相关联、来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四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二)以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手段获取且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第四十四条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当事人本人或者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到庭,就案件有关事实接受询问。在询问之前,可以要求其签署保证书。
    保证书应当载明据实陈述、如有虚假陈述愿意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或者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或者捺印。
    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拒绝到庭、拒绝接受询问或者拒绝签署保证书,待证事实又欠缺其他证据加以佐证的,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第四十五条被告有证据证明其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依法应当提供而没有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
    第四十六条原告或者第三人确有证据证明被告持有的证据对原告或者第三人有利的,可以在开庭审理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责令行政机关提交。
    申请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行政机关提交,因提交证据所产生的费用,由申请人预付。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原告或者第三人基于该证据主张的事实成立。
    持有证据的当事人以妨碍对方当事人使用为目的,毁灭有关证据或者实施其他致使证据不能使用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对方当事人基于该证据主张的事实成立,并可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在行政赔偿、补偿案件中,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就损害情况举证的,应当由被告就该损害情况承担举证责任。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