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指南 > 法律援助 >

基层治理难题逐一破解 供给侧改革获强劲动力 记者探访昆山县域法(2)

2017-06-18 13:18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浏览:手机版

    城市治理难题不断被破解

    据了解,改革开放之初昆山县城的人口仅几万人,如今城市框架已经向东延伸到上海近郊,向西与苏州工业园区相衔接,距离仅数十分钟车程,城市区域拓展了几十倍,所容纳的外地人员也成几何级增长,常驻外地人口已突破170万人。经过几轮的镇村合并,所有乡镇都已成为具备一定产业特色和经济辐射力的新型城镇,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落户,也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员就业、定居,“流动人口管理之难”也成为昆山城市治理永远的课题。

    作为一个典型的县级移民城市,在有限的管理权限内,如何让“新昆山人”这个群体迅速融入城市发展,实现个人创业和家庭幸福的价值,确实对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持续考验。

    “我们有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昆山盖新学校的速度,赶不上流动人口子女来昆山的增长速度。医院人满为患,道路交通常常堵塞,城市垃圾规模庞大。”昆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月林认为,类似的难题给昆山带来的压力,或许和很多地方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其中的很多难题,也是很多新兴中小城市正在、或者是即将面临的问题。

    张月林认为,只有对社会现状和成因趋势进行有效信息掌控,并用开放、客观、理性的角度来权衡,用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种“疑难杂症”找准病根,通过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进行“精准治疗”。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仅以流动人口管理为例,10多年前昆山市委政法委就创新推出村居“五位一体”综治办的模式,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捆绑运行,得到了中央综治办的肯定和推广。此后,仅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昆山市就先后推出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完善了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了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对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实行一站式服务,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向最需要的外来人员、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

    “要探索昆山县域法治有效途径,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突出矛盾问题的能力。”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说,要着力推动“昆山之路”从头越,在更高起点上继续当好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必须坚持把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作为根本之策,必须坚持改革突破,在适应新常态下创新发展路径,着力解决好改革方案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法治不再是“高大上”口号

    在户籍人口仅3.5万,面积仅36平方公里的陆家镇,拥有工业企业近1000家,2014年该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就已突破13亿元,进入全国百强镇行列。“10多年前,干部70%的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现在企业转型升级都依靠经济规律运行,我们的70%的精力转移到了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上。‘法治’其实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口号,是能在市场资源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的要素。”陆家镇镇长方勇谈起对法治的理解,让记者印象深刻。

    “镇党委会如今每月都安排一次学法议程,让分管领导和班子成员自己讲法,就在上个月,副镇长沈波就对食品安全法出台的背景、主要条文以及基层工作重点和注意点进行了讲解。”方勇说,担任镇长五年,对“权力”的理解变化很大,尤其是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之后,干部学法用法的意识明显增强,再也不会随意“拍脑袋”决策了,尤其是重大决策和事项,是不是严格按照依法决策程序进行,都成为像他这样的乡镇领导们普遍的行为意识。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