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房作诱饵,骗了13人千余万
原本满心欢喜去购房,没想到钱花了,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场空”。“80后”张铭(化名)就是这起“房骗”案中的主角,他谎称自己有“内部关系”,通过伪造印章、合同骗取购房者信任,先后诈骗13名被害人1000余万元购房款。
日前,经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张铭因合同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拆迁安置尾房的低价诱惑
2020年4月的一天,何先生准备买一套学区房给孩子上学,他在当地知名房产网上浏览房源,看到某拆迁小区的一房源很合适,随即联系房屋中介,在实地看房后,何先生表示对该房源很满意,打算签订购房合同。
“这批房子是政府委托拍卖的,需要张铭具体操作才能购买。”这是何先生第一次听到张铭的名字。据中介介绍,这些政府委托拍卖的房屋一般都比市场上价格便宜十几万元,性价比很高,而张铭是陆佰不动产营销有限公司的老板,具备资格操作拍卖房,之前帮很多客户成功买到过。
在见到张铭后,张铭向何先生承诺,如果何先生到时候不想购买房子了,可以把所有款项原数退回。再加上中介提供了张铭协助拍卖公司处理安置房拍卖事宜的函、拍卖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等资料,至此,何先生的疑虑彻底打消了。
就这样,三方在中介公司签订了“委托购房服务协议”,甲方是张铭名下的陆佰不动产营销有限公司,乙方是何先生,丙方是中介公司。
在向该不动产营销公司转入10万元意向金后,张铭告诉何先生由于是拍卖房,手续较慢,具体后续要等他通知。2020年7月,何先生接到张铭电话,让他交首付款,在转账41万余元后,张铭给了何先生一张收条,收条上写明购房预付款并盖章。
2020年8月,张铭约何先生签订了一份“江阴市拆迁商品房买卖合同”,出卖方是江阴市某置业有限公司,在签完该合同后,何先生应合同要求交付了剩余的尾款44万余元。
此后,何先生就彻底联系不上张铭了,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于是报案。
围绕真实房源编织骗局
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后发现,受骗者并非只有何先生一人,前来报案的共有13名受害者。经分析研判,警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张铭,此时的张铭已逃往广东省佛山市。2020年9月,张铭被抓获归案。
据张铭交代,他原本一直从事房地产销售,2017年注册成立了无锡陆佰不动产营销有限公司,主要承接楼盘的销售代理业务。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铭了解到有拆迁安置房可以拍卖,于是找到了江阴拍卖行的经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相关房源信息。
“之前政府有一批拆迁安置房底层的商铺需要拍卖,由于数量较大,按照规定,拍卖公司可以找其他公司来协助处理,因为和我熟悉,当时他们找我来协助拍卖这批商铺,也是那时候,拍卖公司给过我一张协助函。”就这样,张铭利用这张协助函,出示给小区物业获得房源钥匙,陪着多批客户看房子,并告诉对方房子属于政府,需要走拍卖流程,不成功会退款,获得完全信任以后让客户交意向金,并签订一份委托购房协议。
“这些房源是真实的,只是政府并没有拍卖计划。”张铭交代,自己欠下了不少的网贷、信用卡消费,拿到的意向金一转手就被用来偿还债务了。2020年8月,张铭的朋友告诉他,之前关注的某数码城的项目即将开始,需要前期投入500万元,怀着对该项目的无限憧憬,张铭让购房客户提交剩余款项,并在网上做了拍卖行、置业公司等四个假章,找了空白合同,盖上假章,让客户签字,然后让客户把钱打到公司账上。 #p#分页标题#e#
截至案发,张铭共诈骗了13名购房者,诈骗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不要被打着“官方渠道”的网上信息忽悠
拆迁安置尾房入市,是指政府在满足拆迁户安置需求后,会将剩余尾房以委托拍卖等方式面向市场销售。因拆迁安置房价格普遍低于其他商品房价格,吸引了不少购房者关注。
据办理该案的检察官介绍,拆迁安置房归属政府管理,尾房由政府委托拍卖公司以竞价方式对外出售。拍卖公司在竞拍前10个工作日经政府职能部门同意后对外公布安置房信息。
但实际中,一些号称从“官方渠道”获取的安置房房源信息在未经审核真实性前就在中介之间大量转发,后又对外发布在网络平台。大部分被骗的购房者都是在网上看到虚假房源之后联系房产中介从而上当受骗。
回到该案中,张铭也正是凭借多年从事房地产中介的经验,将往年政府拍卖没有售出的拆迁安置房信息在政府部门尚未决定再次拍卖之前,转发至朋友圈、中介圈以及房产销售平台上,购房者普遍对政府管理的房源信息信任度较高,一步步被套路进了骗局中。虽然房子是真实的,但并非待拍房源,政府尚未授权拍卖公司拍卖安置房。
对此,办案检察官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房产拍卖管理,促进拍卖信息公开透明;购房者也要保持理性,强化风险意识,仔细辨别广告宣传,不要被虚假广告忽悠,防止贪小便宜吃大亏。(责任编辑:刘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