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影顺手拍照 私人举动引公众争议
观影顺手拍照 私人举动引公众争议 相关法规明确不得录音录像 未将拍照包含在内 “《八佰》片头一出现,就好像开新闻发布会一样。真受不了那些拿着手机闪着亮光拍屏幕的人。”随着国庆档的回归,观影时“拿手机对屏幕拍照”的行为让不少人产生反感。 观影时有哪些礼仪应该注意?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对影院及行业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 业内人士 拒绝“屏摄”是一种观影礼仪 文娱产业媒体主编吴燕雨认为,“拒绝‘屏摄’是一种观影礼仪,是约定俗成的默契。”在吴燕雨看来,如果不影响他人权益,很难对摄屏者进行指责,“当下更应该普及观影礼仪,让更多人形成文明观影的默契。” 电影博主“3号厅检票员工”接受采访时说,“电影票或者影院的观影须知上大多会写明‘禁止拍摄’,但如果还要去做,那就是道德上的问题”。 相关法规 “禁令”未将拍照包含在内 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2017年3月起开始执行的《电影促进法》中在第三章第三十一条中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尽管如此,但业内也有声音认为,《电影促进法》中有关屏摄的内容相对还是比较柔性的,并没有对这种行为做出一个明确的责任认定。 “3号厅检票员工”则认为,这条法律中只是明确了录音和录像行为,但没有将拍照包含在内,其实是给“屏摄”行为留了一个口子。“《电影促进法》出来后,我问过一些法律界的朋友,他们的观点也不太一致,有的人觉得拍照是应该包括在内的,有的人则认为拍照并不能算作‘屏摄’,这方面还需要司法机关去做一个解释,就目前来说还是个非常模糊的阶段”。 某影视公司制片则认为,《电影促进法》的这条法规更多的是针对偷拍偷录所造成的侵权问题,但现在“枪版”电影基本上没有市场,侵权问题已经几乎没有通过偷拍偷录的方式呈现,而是变成了其他渠道。在现实意义上来说,《电影促进法》的这条法规,也只是给院方提供了一个对侵权行为的执行依据而已。 影院现状 劝阻“屏摄”观众有难度 北京一家影院的经理告诉北青报记者,影院是执行与片方的合约及电影的相关法规,监控厅内摄影摄像,影院对于“屏摄”的观众是会有劝阻,只不过在现实中很难完全实现。“我们影院的要求是半小时巡场一次,如果看到有观众‘屏摄’,我们会要求他当场删除。但绝大部分“屏摄”观众其实都只是拍一张照片或者是录几秒钟的小视频,工作人员巡场的时候也很难看到”。 吴燕雨和“3号厅检票员工”都认为,就目前来说,“屏摄”问题还是更多需要道德来约束,观影礼仪还需普及。(记者 张子渊)(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