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权健案尘埃落定保健品行业生态仍需净化
据报道,近日,备受瞩目的权健案尘埃落定。天津市武清区法院公开宣判,认定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束昱辉等12人均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依法判处权健公司罚金人民币1亿元,判处束昱辉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万元。束昱辉当庭表示认罪服法。 回想2017年,束昱辉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关于我们企业传销不传销的问题,我不回避,因为讲这句话的人一定是外行,直销和传销的区别他不懂。”从傲慢狡辩到认罪服法,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权健保健品“帝国”才终于现出了原形。 但是,保健品行业的乱象依然不容忽视。去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3个部委在全国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到4月,全国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亿元,已结案9505件,罚没6.64亿元。 这一方面说明了有关部门治理保健品行业的决心之大,效果之显著;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一行业的乱象已经到了不得不严管的程度。 保健品市场的混乱,与其行业特点有关。一方面,保健产品的毛利很高,但不是消费刚需,必须靠强大的营销手段来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保健品的效果短期内难以看到,消费者对其优劣缺乏鉴别能力。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商家不愿意在产品研发的正道上下功夫,而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宣传营销甚至“忽悠”消费者等歪门邪道上。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100个典型案例,其中,市场欺诈、虚假宣传是保健品市场最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保健品企业还往往与“传销”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据统计,2018年中国保健品的销售渠道中,47.3%是直销,排在首位。2018年国内保健品市场占比最高的企业有4家都是在商务部备案的直销企业。为什么这么多保健品企业都选择了直销?直销与传销之间的界线,企业真的守得住吗? 事实上,除了权健所谓的直销模式已经被认定为传销以外,其他许多保健品直销企业也屡屡被质疑为传销。似乎总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在引诱企业突破底线,以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也因此,多位专家和人大代表呼吁重新界定直销概念。 这些年来,中国的保健品市场迅速发展,不光是传统的老年保健品市场持续壮大,连年轻人也戏言“保温杯里泡枸杞,可乐里面加党参”,加入了购买保健品的行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提高,都是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红利。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保健品企业的商誉依然堪忧,与其相关的投诉、纠纷依然在消费纠纷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这就说明,整个保健品行业的生态是不健康的。单靠行业、企业的内部自律,已经无法规范其市场秩序。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必须严格监管,对其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涉嫌传销等违法行为,严查重罚。同时,修订相关法律,加强对直销企业的监管,加大对传销的打击力度,防止企业打“擦边球”。完善的制度胜过企业的良心。如此,才能让保健品行业回归正路。(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中国律师董梅
- 上一篇:[北青报]“电子封条”是强化 执行权威的有益尝试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