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药涨价别太任性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生了病就要吃药,这很正常。不过,近年来一些廉价常用药时常出现短缺、非正常涨价现象,背后原因往往不太正常。 常用药通常是指那些安全、有效、低价的药品,单价一般几角钱到几十元,便宜又好用,多属于国家基本药物范畴。最近有媒体报道,多种常用药价格涨得太任性,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备“救命药”硝酸甘油,近段时间以来涨价超过10倍,且很多地方出现断货,已经让很多患者深感“吃不消”。 常用药为何突然变贵又“不常见”了?原因很多。从客观因素看,这和原料供应的季节变化有关。很多药是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动植物有特定生长周期,会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在数量上出现季节性变化。因此这期间药品产量也会出现波动。 从主观因素看,这和药企利益有关。廉价常用药给药厂带来的利润往往不高,且容易受上游企业原料价格变化影响。如果药厂算账下来,生产廉价常用药不赚反赔,那就很难保证常用药的正常供应。更复杂的是,由于医药行业存在一定特殊性,相关产业链市场竞争并不充分。比如,当原料生产供应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相关企业就可能形成垄断,主导原料价格,导致药品随之涨价。比如,当药品流通过程中出现垄断、“包销”,也可能导致涨价。相关调查显示,近段时间以来多种药价非正常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不法商人串通垄断药品原料,哄抬药价牟取暴利,且已呈现组织化、常态化。 常用药特别是临床急需的常用急救药、抢救药,是患者的“救命药”,一旦供应保障不上将会威胁群众的生命健康,决不应拿患者的生命做交易,对于当前一些常用药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应该坚决遏制。 保障基本药物、急(抢)救等药品供应是第一位的。相关部门应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对临床必需、易短缺、替代性差等药品,采取强化储备、统一采购或定点生产等方式保供,防止急需、常用药品不合理涨价。同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加强中标药品质量监管和供应保障,实现合理降价。还应综合采取国家储备、定点生产、配送补贴、税收减免、专项资金、建设基地等综合举措,增强相关应急协调能力。 完善医药行业市场监管制度的体制机制,形成成熟的反垄断机制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鼓励竞争。比如逐步扩大药企采购自主权等。另一方面,提高药企生产积极性。宁夏、安徽等地最近对常用低价药品实行挂网采购,符合要求的药品可由医疗机构与药企自己商量议价,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总之,常用药应该常见才正常。让患者吃得起药、吃得上药,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期待有更多更管用的办法出台,给任性涨价的常用药划出红线。(彭训文)(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