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买家居用品后接十多个促销电话 业内人士揭潜规则
女子买家居用品后一天接十多个促销电话 业内人士:为“行业互助”潜规则 律师:买卖个人信息可入刑 武汉晚报讯(记者金文兵)市民颜女士一天接到10多个促销电话,均与自己装修房屋有关,颜女士怀疑是在香江家居卖场购物后被人泄露信息。14日,她向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投诉此事。 6月20日,记者采访颜女士得知:她分别在4月1日、4月10日等时间段,在香江家居的多个店面,采购了木门、灯具、晒衣架以及一些卫浴产品,在这些店面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送货地址。此后,她不断接到各种家装、家具推销的电话,打来电话的业务人员说是以每条0.5元的价格买来这些信息。 对此,香江家居一位熟悉内情的经销人员罗先生告诉记者:将客户信息传给经营不同产品、彼此相熟的合作伙伴,称为“串客”,这是业内一种通行做法。 在长时间经营后,一些商户形成一种“行业互助”潜规则:A商户有了一个新的客户,在确定A客户不会再采购自家商品后,就把客户信息“串”给相熟的合作伙伴B、C、D等商户,由他们主动联系客户,寻求商机。同理,B、C等商户遇到这样的客户,也会把信息反馈给A、D等同行。这就是同行之间的小范围“串客”。 这种小范围泄密,对客户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太大,而有些经营人员的行为更为恶劣,这些“内鬼”把这些信息汇集起来、透露给第三方,由第三方统合后,按0.3-1.5元/条的网上黑市价格,打包“分销”给有这类促销需求的商户,由此给客户造成“信息轰炸”。这种做法就不是同行之间私下的“串客”,而是泄露客户隐私信息了。 买卖个人信息可入刑 6月20日,湖北皋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邱华分析认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尤其是个人消费信息,成为商家眼中的“肥肉”。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个人信息细分为敏感信息、重要信息、普通信息,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财产信息(房产信息属于此列)等敏感信息50条以上,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交易信息(房屋装修采购交易信息包含在内)等重要信息500条以上,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即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即使是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敏感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情形,同样构成犯罪。也就是说,非法贩卖和非法购买个人信息,达到相应的数量、获利相应金额,都将追究刑事责任。(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河南通报:正厅级张国伟,主动投案09-15
- 郑州市伏牛南路信阳炖菜赌博窝点屡禁不止是何因?09-15
- 河北省行唐县法学会开展普法宣传“进公园、进企业”活动09-08
- 河北白洋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恶意欠薪长达4年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承揽日照钢铁拆除工程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