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这里的毒品查缉也未停止 探访玉溪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警
9月11日,记者从云南省昆明市出发,驱车186公里,目标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甘庄街道青龙厂社区。这里人口不多,到处是险山陡崖,每天路面上却有上万辆车经过,玉溪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警务站就设在这里。 “这里不仅处于从昆明至泰国曼谷的‘昆曼国际大通道’上,还处在国道213线与323线的交会点上,是‘金三角’地区向我国‘南线’渗透毒品的过境通道。”警务站站长梁炳茂的话点明了警务站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008年建站至今,该站已破获5000余起毒品案件,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4950名,查获各类毒品近3吨、制毒物品近20吨,缴获制式枪支17支、子弹694发。他们先后受到国家禁毒委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的表彰。 9月10日,记者来到这里的前一天,警务站查获冰毒31.55千克。 上岗,安全第一 “青山陪伴着我,星星疼爱着我,日夜坚守在国道线上,缉毒工作我最执着……”9月11日,刚走到警务站的大门前,嘹亮的歌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该站站歌,查缉队员在每天交接班的时候,都会唱起它,成为大山深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警务站是24小时轮班制,由于运毒车辆大多会选择夜间经过该站,所以到了晚上,查缉队员们的查缉工作也丝毫不能放松。当日19时,一组队员要上查缉点了。 从警务站走出去不远,就到了查缉点,由几个遮阳棚简单搭建的一个临时关卡。查缉点上最醒目的是一块公告牌,上面写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云南省禁毒条例》相关规定,特对以下事项进行公告……”公告牌清晰地告知警务站的公开查缉工作是依法进行的。 停靠在路边的移动X光透视查缉车发动,停车标志摆放完毕;防弹衣穿好,荧光背心套在防弹衣外,执法记录仪开启。查缉队员准时上岗。 9月,这里的夜间温度一般在20多摄氏度,对于身穿重达12千克防弹衣的查缉队员来说,已经是很舒服的天气。 “夏天气温40多摄氏度,地面温度达50多摄氏度,小虫子落在地上都热得飞不起来。但是,我们的队员还是要穿着厚重装备执勤,一天下来,防弹衣里面的短袖褂都有好几道白印子。”带队民警向记者介绍,“到了10月,因为查缉点处在风口位置,山口的风会让人冷得直哆嗦,队员们都是一边跺着脚一边忙工作。” 查缉队员只要上岗执勤,不管天冷还是天热,必须穿防弹衣。“其实,一开始大伙儿都不适应穿着厚重的防弹衣执勤,后来大家渐渐明白了这是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查缉队员杨倩倩说。 记者注意到,带队民警手上还有一把微型冲锋枪。带队民警说:“带枪不仅对犯罪分子形成威慑,也是出于对查缉队员安全的考虑。”而在不远的地方,缉毒警犬也在随时待命。警务站副站长王建文说:“我们的查缉队员每天都要面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形形色色的受检对象,每一次检查都可能存在危险。” 在查缉现场,队员们会根据主查、副查、警戒等职能分小组来工作,各小组、组员站位、分工明确。“不能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战友受到意外伤害。”带队民警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警务站日常训练严格、查缉流程规范、各项制度规定严谨,该站自成立以来,不仅禁毒战果累累,查缉队员也是零伤亡。#p#分页标题#e# 查缉,“盲查”不盲 当日19时45分,天色已黑。绿树掩盖下的山脉随着夜幕的降临慢慢失掉了原本的颜色,与天空融为一体,路面上车辆依旧川流不息,夜间查缉工作开始了。“每天晚上也有上万辆车经过,一些铤而走险的毒贩会选择从这里入境。”王建文说,查缉队员要做的就是从车流中把运毒的人、车查出来。 “就像是大海捞针一般,十分艰难。”查缉队员王藩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在拦下车之前,我们并不确定车上是否藏匿了毒品,是否有涉毒人员,只能根据可疑点逐一排查。” 什么样的车辆必须查,要重点关注哪些车辆,车的什么位置容易被毒贩用来藏匿毒品……长期的工作积累,让查缉队员们有了一套查缉心得——通过分析车辆结构、货物包装来判断是否藏匿毒品;通过辨别乘客口音、分析出行路线等来获取线索……“多年的查缉经验让我们的查缉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标。这就是我们说的‘盲查’不盲。”王建文说。 转眼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了,查缉队员查了大货车、客运大巴车、私家车、出租车。这时,一组查缉队员拦下了一辆大货车,这是最难查的物流车辆。一名查缉队员告诉记者。转眼间,检查完驾驶室的查缉队员已经爬上车厢开始检查货物了。 近年来,随着打击毒品力度的不断加大,涉毒人员藏匿毒品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毒贩抓住物流车辆载货量大、民警查缉难的特点,使用物流车辆贩毒。“一辆货车载货量少的有几十吨,多的达上百吨,查缉队员查完整辆车要爬上爬下近百回,最少也要用2个多小时。”查缉队员赵安梅说。 憋闷的货车车厢内,3名查缉队员打着手电筒反复比对快递单上的货物名称和收件地址,不放过任何可疑细节。查完了货物,查缉队员还要当一回“理货员”,把货物摆放整齐,这样的工作强度、难度考验着查缉队员的心态。 “现在依法对您进行检查,有没有携带或帮助别人携带毒品?”查缉队员问道。回答的人非常肯定地说:“没有。”这名查缉队员与一名乘客的对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名坐在一辆轿车副驾驶座上的男性乘客称从辽宁来云南旅游,要连夜赶往昆明。但是,他的回答并没有减少查缉队员对他的怀疑。 “你自己一个人来云南旅游,什么行李都不带吗?”几番交锋后,该乘客编造的谎言还是被查缉队员找出了漏洞。很快,车载X光机图像给了查缉队员一份答案。“他的胃部有长条状、拇指大小的物体,周围还有光圈,这是明显的人体吞食、运输海洛因的特征。”查缉队员告诉记者。 “你吃了多少颗?”“59颗。”之前还在狡辩的这名乘客,终于向查缉队员承认自己事先吞下包裹好的海洛因。其实,查缉队员早已根据其生理特征,第一时间发现该乘客非常可疑。 战斗,一夜未眠 在警务站随警作战的第一个夜班让记者深入了解到查缉工作的不易,第二个夜班让记者大开眼界,看到了查缉队员更多的真本领。 9月12日21时40分,查缉队员从车流中把一辆挂有重庆牌照的车引进了查缉点,在查验了车上2名男子的身份证后,认为人、车均十分可疑。于是,查缉队员开始对车辆进行细致检查。 深沉的夜幕中,只能看到手电筒的亮光。油箱、后备厢……查缉队员一点点地检查任何有可能藏匿毒品的地方,可检查了两遍,依然一无所获。#p#分页标题#e# 时间已经过去了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那2名男子可疑的举动让查缉队员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几名查缉队员一商量,开始了一项“大工程”——拆车! “有了。”次日2时,查缉队员终于发现毒品藏在了仪表盘后面。此时,距离规定的下班时间过去了2个小时,查缉队员连续工作了7个多小时。 3时10分,一辆装满菠萝的货车进入查缉点。“不要碰我的菠萝,我的菠萝还要拉去卖的,你们把我的菠萝弄坏了怎么办?”查缉队员刚要爬上车检查,货车司机就着急了。“放心师傅,如果我们没有查出毒品,又弄坏了你的菠萝,我们会赔偿损失的。”查缉队员说。查缉队员刚打开货车侧面的挡板,一堆菠萝就滚到了车外,藏在菠萝堆里的几个灰色编织袋露了出来。查缉队员打开编织袋,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毒品冰毒赫然出现在眼前,10.56千克! 刚才还吵嚷着要赔偿的货车司机这时蔫了,乖乖地跟着民警,配合取证、拍照、做笔录。“如今毒贩为了逃避民警的检查,会事先派出几辆车在前面反复探路。这辆货车被查前,我们的查缉队员已经注意到其探路的同伙了,就等着这辆货车自投罗网。”带队民警说道。 远处传来了公鸡的打鸣声,此时已是4时57分,一夜未眠的加班查缉队员们终于可以休息了。(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女房东“露富”被租客盯上了
- 上一篇:山东公安机关清理废除“奇葩证明”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截留工亡赔偿金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