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新常态,坚定信心应时而变
近日,一些自媒体关于私营经济应逐渐离场的“奇葩”观点引发热议,主流媒体和经济学者对其纷纷作出了有力批驳。 这样的悖谬观点,何以能产生“围观”效应?问题的答案固然可以从多角度去探寻,不过其中不能回避的一点是,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走到了关键路口,一系列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感觉进入到了发展的瓶颈期。 民营企业感受到的困难,其中有些是难以回避的,是由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的基本趋势所决定的。对这些主要来自市场层面的困难,当前民营企业之所以会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感受,恐怕还是与自身对新常态的认识与应对不足有关。 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民营企业大多能够相对容易地分享到宏观经济持续景气所产生的红利。进入新常态,情况则不同。 平心而论,在整体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有利环境下,企业往往会低估未来可能遭遇的困难因素。而一旦这种思维定式真切地碰撞到新常态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的力度与持续时间都远超经验判断时,很容易导致一段时间的茫然无措。 应当看到,我国的民营企业筚路蓝缕地一路走来,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力,以及对于新机遇的把控力,都是久经考验的。同时,恰恰与上述自媒体观点所指称的情况相反,我国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重视、鼓励与支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民营企业适应、顺应新常态的关键,在于及时转入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中去。但这种转型能不能顺利实现,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能否应时而变。 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进一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这种保护不能仅止于保护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产权保护还要求更为积极地保护民营企业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待遇。 □葛 丰(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河北省行唐县法学会开展普法宣传“进公园、进企业”活动09-08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郑州市市长督办经开区一村民征迁赔偿款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