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00:01:35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公安 > 正文 >

和老婆分居,不敢抱儿子睡觉…浙江杀人犯逃亡15年!确认过一颗

2018-10-15 10:18来源:都市快报浏览:2054次手机版
  郑某深刻记得,他被便衣警察从家里带走时的情形。
  妻子抱着2岁大的小儿子,一脸茫然和疑惑。11岁大的大儿子喊,“爸爸,你办完事要早点回来。”
  郑某急忙背过身去,硬是控制住没让泪水流下来。
  在这个家,他一直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个逃亡了15年之久的杀人逃犯。
  “当着我的妻儿,警察没有戳穿我。”
  “交流时,他们还特意用了我老家余姚的方言,我立刻全明白了。”
  “15年了,我终于不用再跑了。”

 和老婆分居,不敢抱儿子睡觉…浙江杀人犯逃亡15年!确认过一颗

  15年来
  他究竟去了哪里?
  9月14日晚,郑某在广西北海市的家中,被来自千里之外的浙江余姚刑警抓获。
  几天后,在余姚市看守所,我见到了他。
  他一脸落寞、心事重重。
  他说,这么多年是一段很煎熬的逃亡人生,以下是他的自述——
  窑场苦工、工厂黑工,我都做过。
  河南、江西、湖南、广西……一路往下跑,我不敢停步。
  记得逃到河南的那段日子,一套衣服熬过了整个冬天,没钱买被子,夜里常常被冻醒,只好下床运动,让身子热起来取暖。
  一个月,才挣了100元。
  在广东做黑工那年,我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她对我很好。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蒙骗自己、蒙骗身边的亲人。
  撒一个谎,要用一千个谎言来圆。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有了家
  可我的心还在逃跑
  我最对不起我的妻子。
  认识她时,我对她说,我是广西人,从小和父母在上海做生意。
  上海话和宁波话很相近,那时说话还带着余姚口音。
  这样讲起话来,她就相信了。我们在广西北海安了家。
  我做了包工头,经过努力,我们买了房子和车子,生活慢慢变好了。
  后来,我们有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和我很亲,每次做作业,都是我来辅导。
  每年的除夕夜,我会想起远方的父母和妹妹,这是我最伤心的时候。
  几次背着人流泪,都被儿子发现了,他很关心我,“爸爸,你怎么了?”我会想办法搪塞过去。
  好多年了,我和妻子很多时候都是分居着,我也不敢搂着儿子睡觉。
  我常常做梦,梦见钱某躺在血泊中,又梦见有人来追杀我。
  我怕说梦话说出真话,从此这个家就散了。
  有了家,我的人没有逃,可我的心还一直在跑。
  这之前
  我一直努力做个好人
  回浙江上车前,余姚来的吴警官喊了一声郑某、我原来的名字。
  可我觉得,这好像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陌生又熟悉。
  吴警官问我,要不要通知我老家的人?可我不知道父母亲还在不在。
  吴警官说,他们都好。我的泪流了下来。
  进看守所前,大门口,我看到了一个中年女人,脸上满是风尘和憔悴。
  她远远站着,大声冲我喊,“哥哥,爷爷已经去世了,妈妈心脏也不好。你要在里面好好的。”
  这是我的妹妹?我不敢相认。
  在我的记忆中,她应该是一个戴着眼镜很文静的女孩子。#p#分页标题#e#
  当年,我欠了别人7000元钱,脑子一热,就把人杀了。
  可在这个事情之前,我一直努力,想让自己做个好人。

  和老婆分居,不敢抱儿子睡觉…浙江杀人犯逃亡15年!确认过一颗

  这个人让刑侦队长“牵挂”了十五年
  时间是2003年7月30日凌晨,余姚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大队长陈光初,清晰记地这个日子。
  那年他30岁出头,正值壮年,是技术中队的副中队长。
  “那一年,案子很多。”在他记忆中,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两天两夜不睡觉很常态,有三个民警为此积劳成疾。
  当天凌晨2时许,又有命案发生了。
  有人报警说:余姚市一家宾馆内有人被杀。
  陈光初记得现场每一个细节:被害人仰躺在床上,身中20多刀,胸口还插着一把刀。走廊里,丢弃着一块带血的毛巾。
  死者钱某,余姚市丈亭镇人。
  案发时,钱某的女友也在现场。她惊魂未定地说,凶手是个男的,她不认识,说是来还债的,但和钱某没说几句就动手了,他身上还藏着刀。
  钱某女友急忙跑出房门,喊来了服务员和保安。
  回来的时候,钱某已经躺在血泊中,而那个男的已经不见了。
  “那时候,没有现在发达的天眼监控,拼的是人海战术。”
  陈光初记得,案情重大,局里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第一时间组成了专案组。
  “当时大队仅有的30多个刑警,全抽调过来参与侦破。”
  “指挥部夜里灯火通明,24小时有人在忙着办案。”现余姚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王枭炯,当年是城区中队的副中队长。
  经过长时侦查,专案组发现,丈亭镇人郑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民警赶到嫌疑人住所时,他已不知所踪。
  “全国去了好多地方,大西北和南方,只要有他藏匿的线索,都会去。”
  几乎每一年,陈光初或者其他刑警,都会去郑某家里,去做他祖父、父母和妹妹的工作。
  一年一年过去,没有郑某的蛛丝马迹。
  15年来,郑某一直不停地逃跑,而余姚警方,始终紧盯着他的背影。
  今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专班组经过比对,终于发现广西籍人员蒙某,极可能是嫌疑人郑某漂白后的身份。
  刑警们立刻赶赴广西,经过十多天调查,终于确定:此人正是逃亡15年的郑某。
  “第一眼看到他,真没认出来。15年真的很久,时间会改变很多。幸亏,他年轻时照片上的那颗痣。” 刑警吴学慧说。
  整个抓捕行动,都在专案组的微信群里图文直播。
  在千里之外的余姚,陈光初盯着手机密切关注着,他几乎坚持了一天一夜没合眼。
  这个人太重要了!
  行动前,他不断在微信群里和前线的抓捕民警交流,叮嘱每一个细节——
  “门口要守牢。”
  “家住19楼啊,有没有防盗窗?嫌疑人情急了怎么办?”
  “行动时要注意家属情绪、掌握分寸、手段要灵活。”
  于是,这场抓捕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物业人员先敲了敲房门,告诉屋里人,“楼下漏水了。”
  门打开了,开门的是一个男子。刑警吴学慧心中咯噔了一下,“怎么和照片上不太像?”
  他尝试着低声用余姚话告诉对方,“我们是余姚来的。”#p#分页标题#e#
  男子一听脸色突变,点点头。
  吴学慧了然于胸,他轻轻拉开对方的领口,靠近胸口的脖颈处,有一颗醒目的黑痣。
  “就是他!郑某落网了。”微信群里一片沸腾。
  再一次确认消息无误,陈光初说他当时有流泪的冲动。
  就是这个郑某,让他和很多刑警,“牵挂”了5400多天,整整15年。
  而这一天终于来了。(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