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鸡啄米”到计算机
从工商恢复建制算起,我与工商部门的缘分刚好40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市渝北区工商局,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打字室分捡集市贸易报表。 一到打字室,打字员便起身迎接道:“我叫小芳。欢迎来帮忙!”看到我好奇的样子,她向我一一介绍打字机的构造,告诉我字盘、按钮、滚筒等名词。我内心感叹道,太现代了!我们学校还在刻钢板呢!从此,我就与这台打字机结了缘,送文稿,搞校对,付印分发,看着起草的文件变成铅字,邮送到县市局,很有成就感。 这台工作起来像“鸡啄米”的打字机,我一用就是6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电子计算机的概念不断出现,电脑产品开始面世。我们单位旁边某商户买了一台电子打字机提供打字服务,我们便将重要材料送去打印,一般简报还是用普通打字机。1986年,我们单位也终于有了一台四通打字机,虽然它看起来还是那么笨拙,屏幕那么小,但在当时已经够现代了,改字也不需要改正液,将错别字拉到页边,写上正确的字就可以了。 1989年我从市场科调到办公室,天天与文字打交道,经常听说哪个单位买了计算机,有人在学打字,我非常羡慕。第二年,我局也买了两台AST电脑,一台放到打字室,一台放在企业科。虽然有了计算机,但很长一段时间它只作为打字机用,非常可惜。为此,我向领导建议利用计算机开发软件,用来打印营业执照。这个软件开发后,我局通过计算机打印出营业执照,结束了几十年手写营业执照的历史。随后10多年,我局的电脑不断增加,很多人都放下手中的笔,学起了打字。 2003年办公室革命真正开始。市局正式吹响信息化建设号角,各基层局纷纷成立信息中心,配备专业计算机人员,开发办公自动化软件、业务管理软件和12315监管平台,系统从市局到区县局再到工商所三级联网。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新闻、批阅文件、办理事务,从此不用翻阅沉重的文件夹,不用为一个数据东翻西找,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从“鸡啄米”打字机到电子打字机再到计算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大大提升,我们的工作便利化程度也大大提升。随着信息化监管软件越来越成熟,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水平必将不断提升,监管服务工作也将更加高效便民。 □重庆市工商学会 张俊林(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最新资讯: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邓州市政府招商设陷阱 一外地女商被骗780万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
- 中国直播经济法治生态座谈会在郑召开05-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