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检:通过网络媒体等发现线索
| 中国法制报道网北京讯(陈建中 高浩然)3月7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联合10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组织开展了“看得见的正义”两会网络访谈活动。 自2013年起,最高检以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的形式,连续五年集中力量,重拳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数据显示,2017年,在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中,经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015件6165人,件数、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9%、40%。 “2017年初,最高检下发的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工作方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措施,除了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现场督导和挂牌督办、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加强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外,还提出了三条有创新性的工作措施。”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厅长张志杰介绍说,全国检察机关在两个“专项活动”中突出监督重点,紧盯问题严重的案件、领域、区域,专门提出重点加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空气、水、土壤等领域的监督工作,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东三省、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的监督工作。 “在拓宽监督线索发现渠道方面,我们还专门强调要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通过 ‘大数据’分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与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信息共享机制、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发现线索。”张志杰说,各级检察机关主动会同公安机关、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对重点区域、领域开展排查,尤其对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土壤、空气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区域等要倒查污染源,摸排案件线索。 “我们还设立网络媒体观察员,关注破坏环境资源、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舆情,发现监督线索。”张志杰表示。 开展两个“专项活动”中,检察机关坚持办案数量与质量两手抓,在积极争取监督办案规模整体稳中有升的同时,同时保证案件质量。 “处理好类案与个案、大案与小案的关系,既要办好一个案件,又要加强对类案的监督,解决类案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系统性问题;既要重视办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小案,也要善于从小案入手,办理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大案,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张志杰说。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下一篇:最高检:通过网络媒体等发现线索
- 上一篇:两岸学者研讨抗法保台湘军将领孙开华
      最新资讯:
      
      
    - 北京联通基站占用一村民口粮田22年零赔偿引发热议10-30
- 河南通报:正厅级张国伟,主动投案09-15
- 郑州市伏牛南路信阳炖菜赌博窝点屡禁不止是何因?09-15
- 固始建业府拖欠工程款后续:耍赖项目获县长好评09-08
- 河北白洋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恶意欠薪长达4年07-18
- 固始县亚龙湾庄园楼顶铁塔扰民“集体失眠”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山东永牛建筑工程公司违法承揽日照钢铁拆除工程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资讯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