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04:44:37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公安 > 正文 >

“线上”张网以待 “线下”结网追踪 上海高层建筑防火经验观察(

2017-09-29 13:46来源:中国警察网浏览:2496次手机版
  人民公安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洋 刘玲 吴艺 徐琦

  通讯员 薛波 张申桦

  建立微信群组,每幢楼、每个区域,每个微型站、每个单位建群,线上随时提供信息;

  手机安装物联网APP,即时查看楼层信息,即时推送隐患报警;

  布局在楼层、角落、小区的监控摄像头,密切注视,快速发现动态状况……

  在“线下”,单位安保人员、微型消防站、消防队联动,随时整装待发。

  一旦发生情况,每个相关单位、人员都会收到信息,启动应急工作。站在19楼上,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局建审处处长杨波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说:“‘线上’和‘线下’链接在一起,构成一面密闭的高层建筑防火‘网’。”

  所有相关人“线上”互联

  “来吧,非常欢迎。”9月4日下午,记者联系高层住宅上海徐汇苑的物业公司,表示想手机直播其高层防火经验时,有关负责人爽快地答应了。

  上海市徐汇区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黄凯说,这家物业公司对消防管理的自信,主要是来自他们将先进技术和标准管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该物业公司有关负责人宋雁倩邀请记者先去参观监控室,“这里相当于小区的‘大脑’,并承担着消防工作最重要职责。”

  在监控室内,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前方是一面大显示屏。大屏幕由上百块小屏组成,通过与前端摄像头的连接,将各个角落展现在工作人员眼前。

  “整个小区总共安装了421个摄像头,覆盖包括主干道、楼道及电梯在内的各类区域,几乎做到无死角监控。”宋雁倩介绍,小区配备可移动控制云台5个,结合视频分析报警系统、红外报警系统,实现全区域布控。

  监控室工作台上放着一部手机,微型消防站站长杜超告诉记者:“手机里装了我们的物联网防火系统APP。”杜超打开APP,只见界面上显示出火情、电气安全等子选项。这些子选项数据、情况都是实时显示。通过这个APP,可发现情况,也可一键报警,与消防工作有关的人员在手机上都可以看见,并做出反应,“如果有故障或突发情况,APP会显示出来,自动推送到每一名相关人员手机上”。

  在监控室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块块画满流程图的指示牌。这是17套应急预案,针对高空坠落、气体泄漏等17类险情。宋雁倩说:“以这17套标准化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形成了一张保护徐汇苑小区居民的安全网。”

  “线上”分析实现分色预警

  高层住宅小区有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形成的安全网,属地消防管理者、徐汇支队则有自己的智能预警系统。

  徐汇支队协调区网格中心和第三方软件公司,联合研发了消防安全分色预警系统,并将其融入网格综合管理平台。“分色预警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前移了防灭火关口,做到实时预警,全面辅助党委政府研究决策消防工作。”黄凯说。

  消防安全风险预警图包括区域消防安全风险预警、气象消防安全风险预警、消防重点信息电子地图。一个小册子详细解释了分色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以街镇为单元,采集火警(未出水)、火灾(出水)、群众投诉举报火患、网格员巡查报告问题、当日气象情况等数据,加权构成区域消防风险值,并将消防中队灭火救援力量配置和重点单位、社区微型消防站力量部署情况等消防安全大数据一并纳入消防安全分色预警系统,根据得分值高、中、低,对应形成红、黄、蓝三色的区域消防风险预警图,以此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了随调随用、数据共享、实时监管。#p#分页标题#e#

  “我们把线下的数据搜集起来输入到系统里,大数据产生了大效果。”黄凯说:“数据每日进行一次更新,做到准备无误,确保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各街镇消防风险情况。”

  微信平台强化“线上自治”

  来到黄浦区南园小区采访时,记者看到瞿南居民区副书记张丞俊的手机屏幕亮了,传来3条微信。点开一看,是居民王某发来的3条信息,两张图片和一句话:“5号楼有居民把家中闲置的物品堆放在楼梯通道两边,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生命通道堵塞。”

  该小区每幢高层居民楼均设置1名楼长和6名楼组长,每名楼组长负责4个至5个楼层的日常管理。为了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每栋高层住宅建立一个微信自治群,由楼长、楼组长及大楼居民组成。

  “消防部门在群里不定期发一些火情和防范措施。”张丞俊说。

  楼长作为群主,有自己的“群主”责任:定期分析研判本楼的消防安全现状;做好突发火情出现时的应急处置;每周带领平安志愿者开展大楼公共部位、消防设施器材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公布在群内,督促居民住户自觉整改火灾隐患。

  虹口区白玉兰广场物业管理人员的消防微信群分为3级6个群组,各自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出了事故,责任可以落实到人。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管是商业广场,还是住宅小区,都利用微信进行消防管理。

  黄浦区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唐永革分析微信管理消防的好处:”让居民最大限度地参与消防工作,实现群防群治、自我管理。”

  微型消防站“线下护航”

  喷雾水枪、云梯攀爬、转移伤员、心肺复苏、专业破拆、高空索降……在9月4日下午的直播中,短短十几分钟内,徐汇苑微型消防站的队员展示出他们灭火的“全套功夫”。

  “微型消防站是我们的‘线下利剑’。”宋雁倩说,近年来,队员们参与处置了多起火情和救援事件,这24名义务消防员是从160名小区保安中精挑细选出的,进行12小时轮班,不间断保障小区消防安全。

  该社区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员在社区里每天要进行2小时的训练,包括体能训练和消防实战演练。杜超告诉记者:“这些经过筛选的义务消防员多数当过兵或者有部队服役经历,体能等方面素质过硬。”他指着正在进行楼宇索降的一名消防员说:“他是四川人,以前是空降兵。之前有居民孩子被锁在家里,就是他索降进去救援的。”

  “有了消防设备,也要有熟练使用设备的人。”宋雁倩介绍,微型消防站与徐汇公安消防支队对接,支队每月派专业人员为义务消防员进行培训,微型消防站队员处置专业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线下”立法和整治打牢基础

  “今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用‘背锅’了。”浦东区香园小区的物业经理周建明被浦东区公安消防支队约谈后说。

  高层建筑中普遍存在楼道堆物堵塞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消防部门过去对于此类行为往往只处罚物业单位。若业主拒绝整改,物业缺少强制性手段。

  9月1日,《上海市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实施,进一步明确物业、业主的消防安全义务,对业主提出要求。

  上海正以社会治理的全新眼光重新审视当前消防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大胆探索特大型城市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设计。

  首先从顶层设计着手。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消防条例》列入2017年立法正式项目,除了《上海市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之外,上海还出台了《上海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上海市社会消防组织管理规定》以及《上海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不断完善高层建筑相关消防监管措施,为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法制保障,破解、补足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瓶颈”“短板”。#p#分页标题#e#

  同时,实行分类别整治。对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的高层建筑,住建、房管部门专门召集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开展外保温材料脱落安全问题研讨,实施改造可行性分析,并将分清轻重缓急制定改造计划。对一般火灾隐患,当场立即整改或督促限期整改;对重大火灾隐患,属高层公共建筑的,实施政府挂牌督办;属高层住宅的,将公房和售后公房分批纳入明、后两年政府消防实事项目,对商品房按照新出台的《上海市住宅物业消防管理办法》直接动用维修基金实施整改。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开展以后,上海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加大了对个人消防违法行为的处罚。

  8月18日,浦东公安消防部门开出了上海首张“个人消防罚单”——将电动车停放在疏散通道内的一名业主被处以200元的罚款。8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高行派出所民警在某小区检查时,发现居民张某擅自在小区地下车库疏散通道内设置隔墙堆放物品。民警将张某带回派出所调查后,依法对其罚款200元,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立法、整治,都是有效的‘线下’管理方法。‘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我们主要从立法规范、体系建设、长效管理上下了功夫。”杨波介绍。

  上海高层建筑情况复杂,数量多、密度高、体量大,治理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上海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各项重点工作,在建立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健全消防安全组织体系、确保消防设施完好管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个方面下大力气,全力确保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火灾事故发生。(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