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绿化腐败”给公信力戴上“绿帽”
本网讯 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巨额差价去哪了?动辄花上千万找知名公司进行绿化设计,其实就是几个刚毕业的学生参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动,巨额设计费背后有哪些猫腻?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频现绿化奢侈浪费的背后,掩藏“黑色内幕”。(8月20日 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新兴城市发展理念的逐渐兴起,城市绿化俨然成了“香饽饽”,对其重视和投入力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实,良好的绿化环境、较高的绿化比率,既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又能给城市增彩,其身价的水涨船高也是必然。不过,随着园林绿化的不断“走红”,一个个案例的持续曝光,一抹抹“绿色”背后的“黑色腐败”也慢慢浮出水面。 在业界,关于绿化工程背后的“潜规则”着实让人开了眼界,一方面招标制度如“白纸”,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一方面“先上车,后买票”,规划设计权当应付,不仅如此,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公司联合一些本地公司大搞绿化“围标”,把园林绿化变成了权钱交易的“主战场”。不久前落马的海南省副省长谭力,在绵阳主政期间,表面上是节约非常,艰苦朴素,财政支出5万以上,都必须要他本人签字,暗地里,却给妻子的绿化公司大开方便之门,承揽了不少广安、绵阳的绿化工程,甚至把原来道路上的树都砍了,重新搞绿化,重新栽,浩大工程下来,赚的是盆满钵满、乐乐呵呵。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近3年来,就有超过20宗林业园林系统官员腐败案,其中不乏多宗窝案,落马官员数十人,在官商合谋的一出出贪腐大戏中,手握重权的领导们吃招标设计中的“肥肉”,承包商们则吃点承包“骨头”,一般干部就“喝点剩汤”,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巨额差价去哪了?问题的答案想必公众已然明了。如此环环相扣,金字塔一般黑手腐败链上的“蛀虫们”啃噬着财政资金,也蚕食着政府的公信力。 事实上,园林绿化工程相关采购早有严格规定,“黑色腐败”却依旧层出不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领导的权力“出了轨”,若不是在权大于法的指示下,“栽了挖,挖了栽”的闹剧怎会上演?要从源头上遏止“园林绿化腐败”,关键还是要编织一张严密的制度网,既要严格规划设计流程,又要握紧“钱袋子”,严格预决算等财政管理制度,更要强化对权力的监管和约束,减少“长官意志”,做到透明公开,细化具体。如此,绿化工程才能实至名归,给城市一丝丝绿意,更还以官场风清气正。 |
- 河北省行唐县法学会开展普法宣传“进公园、进企业”活动09-08
- 达州通川区法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活动07-18
- 打虎!正部级刘慧被查07-18
- 淅川县浩洋钒业监守自盗?向南水北调水源区偷排污水06-17
- 河南省纪委监委同时通报两名厅官被处分06-16
- 25名学者,被集中通报批评06-16
- 筑牢法治根基 锻造公安铁军06-15
- 政产学研联合调研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共绘长三角法治协同新图景06-10
- 郑州市市长督办经开区一村民征迁赔偿款06-06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