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还有多少痛点待化解
网购推动了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 新华社发
【经济界面】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微信好友里下一个微商会是谁。”这虽然是一句调侃,但也是当下微信“朋友圈”逐渐演变成“商业圈”的真实写照。如今,已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购物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
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购物有何特点?消费者在微信朋友圈购物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网购市场还有哪些痛点待化解?
“朋友圈”渐成“商业圈” 监管成难题
案例:
29岁的浙江姑娘赵颖闲暇时很喜欢刷手机买东西,淘宝、微信都是她常用的购物渠道。前段时间,她从一个微信好友那儿买了件衣服,付完定金后对方发了一张快递单。五天之后,还没收到衣服的赵颖想问问对方货什么时候能到,才发现对方已经将她拉黑。“我赶紧上快递官网对快递单,才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快递。这个好友是通过一个群加的,之前并不认识,看她经常在朋友圈发些卖东西的信息,没想到就被骗了。”赵颖懊恼不已。
相较之下,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孙征征算运气好些的。“我会通过一些微信代购买东西,因为淘宝代购太多,真真假假不好判断。微信上的代购是我认识朋友推荐的,是做了很久、口碑比较好的代购,所以觉得她们能保真。”孙征征告诉记者,“我平时从微信代购那买东西都是付了全款,对方才发货,有时候清关慢要等上一个多月才收到货,好在从没碰到过收不到货的情况。不过因为代购的特殊性,不能退换货,所以买的时候也是要思量再三。而且很多时候东西是不是正品没法验证,只能相信代购,我个人觉得,通过微信朋友圈买东西是件挺撞运气的事儿。”
赵颖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孙征征的感受也道出了微信朋友圈交易的一些特点。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等社交软件和移动支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标配”,很多人的微信好友出现越来越多的微商群体,“朋友圈”渐成“商业圈”,通过朋友圈产生的消费纠纷也日渐增多。
针对这种现象,腾讯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微信一直不鼓励利用个人微信号进行商业营销行为,对于用户举报较多、涉及销售假货、诈骗和商业侵权的个人微信号,经过核实后,微信会对违规个人微信号实施封禁部分功能、冻结、永久封停等不同等级的处罚。
“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明确双方责任义务的完备格式条款,也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很多人觉得在微信购物很方便,加个好友转个账再留个电话地址就完成了购物流程,有些消费者觉得对方是她们长期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或长期关注的好友,绝对不会有欺诈陷阱,忽略了杀熟宰客现象的存在,这也是消费者消费心理认知当中的盲点和误区。另外,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看来,总体来看,微信购物目前还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