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反思 官方信息发布应更权威

2018-11-23 11:16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石油化工行业应加倍重视环境保护
  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引发深刻反思专家认为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反思 官方信息发布应更权威

  □ 本报记者  杜 晓
  □ 本报实习生 徐静华
  11月19日,福建省泉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了关于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最新通报。通报指出,事发海域及附着在礁石、岸滩的残留油污已完成清理,20个下沉渔排已修复18个,其余两个已加固浮起,正在抓紧修复。使用过的吸油毡、污损的养殖设施等已交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安全处置。
  自碳九泄漏事件发生以来,各方密切关注。对于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有关专家。
  事故造成的损失应依法赔偿
  据了解,此前,警方已经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刑事拘留3名东港石化公司人员、4名“天桐1号”油轮人员。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曹明德认为,这一事件本身并不复杂,根据相关部门给出的通报,事件从头到尾事实比较清楚。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到,“经泉港区环保局初步调查,2018年11月4日凌晨1时许,福建省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油品装卸作业,其油船连接至码头的软管法兰垫片老化、破损,导致部分油品泄漏,油气逸散至空气,致使相关区域空气存在异味”。就此来看,此次事件属于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因为人为的严重疏忽导致碳九泄漏,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相关责任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警方拘留。
  11月14日发布的通报称,吸附在渔排上的污油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当地政府已安排应急周转资金550万元,按一个网格1000元标准进行初步赔偿,进一步的理赔方案正加紧协商制定中。
  据了解,事发后,有媒体记者来到事发海域,事隔几天之后仍能闻到比较浓的异味……有渔民养的鲍鱼死亡,一些渔民损失严重。另据11月8日当地政府通报,医院接诊52名疑似接触碳九泄漏身体不适的患者。
  对于这些健康受损的居民和经济受损失的渔民,赔偿问题也随之而来。
  曹明德认为,既然有关部门认定此事件为重大责任事故,一定是造成了重大损失,产生了严重后果。居民存在身体不适、去医院就医等问题,都是事故造成的后果,产生的治疗、看护等费用应该得到赔偿。
  官方信息发布应更加权威
  泉港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曾发布通告称,11月11日以来事故周边区域水质多项指标均属于第一类海水水质范围(符合养殖水质要求),水产品可以正常上市。在11月6日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泉港区广播电视台发布通告称,泉港区各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各项空气指标持续正常。
  由于通告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较短,有网友对此提出质疑。
  曹明德认为,当地相关部门在较短时间内宣布空气、水质达标,网友有疑问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水源、水产品污染是不是完全消除的问题,要根据检测报告来确定,不能完全凭人们的认知下定论,一定要靠数据、技术作出结论,而这需要技术专家、专业机构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监测的机构需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地方政府要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还要有公众、第三方参与,不能单纯由企业组织检测机构宣布结论。
  “充分吸收公众参与,提高信息发布透明度,是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必须注意的问题。此类污染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如何消除恐慌,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要促进环境信息公开,最好是由没有利益相关的专家、机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发布信息,确保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有害物质对人体没有影响,才更能让当地居民信服。”曹明德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