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市易地扶贫搬迁探访:“搬”出来的好日子(2)
2016年,洛阳出台了力度空前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资金投入由“十二五”时期的不足两亿元增至30亿元,进而确立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易地扶贫搬迁进入了提质增速的新时代。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形势,洛阳市全面夯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的政治责任,以市长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揽易地搬迁、转移就业等8大重点专项推进小组,各司其职,合力推进。要求所有的县委书记每周在贫困村住一晚,零距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现场协调解决搬迁中的资金、土地等最棘手、最迫切的问题。 迎着困难精准施策,把握重点把工作做细做实,把好事办好 易地扶贫搬迁,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谁该优先搬迁、资金如何分配、宅基地如何处理……每个环节都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稍有不慎,就会产生矛盾,把好事办坏。 曾担任扶贫办主任多年、不久前调任洛阳市委农办主任的杜中岳,对易地扶贫搬迁感触颇深,在他看来:“百姓心里有杆秤,只要坚持公道、阳光操作、精准发力,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搬迁之初,面对散落在莽莽大山中的七八百个贫困村,从何处入手实在是个难题。洛阳市以“整体搬迁为主,零星搬迁为辅”为原则,优先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及革命老区等居住相对集中的贫困村,“把钱花到刀刃上”。 2007年夏季,位于栾川县叫河乡深山区的瓦石村,被一场泥石流冲毁,110户贫困群众无家可归。洛阳市便将该村纳入当年搬迁规划,取得了灾后重建和搬迁扶贫的双重效果。 资金是扶贫搬迁的“生命线”,主要来源是政府补贴、群众自筹。随着搬迁的大规模实施,深石山区散居户、独居户、特困户等“搬不起”的问题日益凸显。 于是,洛阳市从2009年起对搬迁资金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差别定补”,进一步精准施策,将中央、省专项资金全部用于贫困户建房补助,并根据贫困程度,利用市配套资金在县与县、点与点、户与户之间进行差别补贴,特困户最高补贴能达到5.5万元。 “2016年以来,市里‘大手笔’的投入让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了紧紧巴巴的日子。”洛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王淑霞介绍,国家规定搬迁户自筹的人均3000元,由市、县财政列入预算全部分担,搬迁户可以“拎包入住”。 这个消息传来时,贫困户喜上眉梢,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却犯了难。“过去许多贫困户或多或少都是自筹了部分钱搬出来的,现在搬迁一分钱都不要了,原来已经搬迁的能没意见?”嵩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小闯说。 洛阳应对办法是,一手抓搬迁户精准识别,确保每一户都符合标准,一手抓旧房拆除,推进宅基地复垦。同时保持搬迁后扶贫政策不变,对原搬迁户继续加大增收扶持。过去由于搬迁户自筹额度较大,按照政策规定其宅基地是保留的。现在免费搬迁到新居,要求必须拆除旧房,宅基地要收归集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群众的心理落差。 在新安县五头镇中心社区,北沟村贫困户王利心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议五公开六确定”精准识别后,去年住进了三室两厅大房子。“在山上住了20多年的砖窑房,拆掉真是舍不得。但老房子,手一敲,墙就‘掉渣渣’,跟这里可没法比。”王利心觉得人活着应该向前看。 洛阳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旧房拆除经复垦达标后,以宅基地复垦券的形式在省内公开交易。目前,洛阳宅基地复垦券交易总收益已达6.7亿元,成为扶贫开发重要资金来源。 而对于不能复垦的宅基地,洛阳市则要求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嵩县车村镇搬迁闲置下来的豫西传统风格老屋有414套,有387套已经改造成主题民宿,通过物业管理、股金分红等形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搬迁户增收。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韩长赋:从政治高度坚持不懈深化巡视工作
- 下一篇:乡村振兴要扎实推进重在实效
相关阅读: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