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为检察公益诉讼助力 让长江之水浩荡东流(3)
促成行政部门出台文件,攻克执行难顽症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在公益诉讼中,一些久拖未结的问题,不少是历史遗留或部门权责不清造成的,并非行政机关不积极履职。 在办理多个非法占用土地公益诉讼案时,武汉市检察机关发现,行政行为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没收房屋如何处理的程序性规定不明,行政机关为此也很头痛。检察机关通过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或提起公益诉讼,督促国土、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协商完善工作衔接机制,最终促成国土部门出台《违法用地上新建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处置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和执法程序,破解了长期以来土地违法案件执行难问题。 “在办案中,我们也有不少遗憾。”办案检察官坦言,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因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取证标准与检察机关不同,导致公益受损后果无法量化,最终难以成案。比如在武汉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多起大气污染案中,一些环保执法部门的监测数据仅为发现违法和整改到位两个时间点的数据,无法形成违法事实的完整证据链。 “而损害后果是民事公益诉讼成案的必备要件。”检察官指出,关键监测数据的缺失,导致损害后果无法鉴定,结果案件因证据不足而无法起诉。 “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检察官也期待广大群众增强维权意识,一旦发现身边有公共利益受侵害的情况,及时举报,提供线索。 携手维护公益,取得共赢效果 “近年来,武汉市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市政管理等方面,有了检察机关的助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是帮助政府治理社会难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我们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汪祥旺认为,公益诉讼追求的公益性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属性,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上,政府和检察机关的目标是相同的,双方只有携手并进,才能取得共赢效果。 如今,经过两年的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已经正式确立。汪祥旺表示:“希望检察机关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建立起‘一盘棋’‘一体化’的格局,精准聚焦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痛点’问题,结合武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一条具有武汉特色的公益诉讼之路。此外,积极搭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作平台,通过检察机关的监督,督促行政机关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形成检察机关公正司法与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的良性互动,凝聚保护公益的共识和合力。” “的确,公共利益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公益诉讼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武汉市检察院检察长孙光骏告诉记者,为更有效地保护公共利益,及时全面地获取线索,该市检察机关正探索建立公益诉讼大数据平台,整合各行政机关执法信息、新闻舆情、群众投诉,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重点发力。 孙光骏表示:“在推进公益诉讼的进程中,检察机关将继续以积极服务大局的政治担当和法律智慧,同政府一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赵建忠提起公诉 07-12
- 社保中心职员分46次蚂蚁搬家"搬走"社保资金270万 04-24
- 最高检:与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强制报告制度 05-25
-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将努力覆盖不同区域 01-23
- 最高检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摘要 01-31
- 大年初一放火杀人致7死1伤案嫌犯被批捕 02-08
- 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再上新台阶 03-31
- 忏悔书连写10个"对不起" 安徽开审一起处级干部贪贿案 12-09
- 答记者问:汇聚实现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10-13
- 湖北宜城检察院监督水利部门移送6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11-2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