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培训机构为何成为"公害"?真正问题在学校教育(4)

2018-04-10 20:53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其实应该是在最关键的环节发力,即通过公办学校的均衡消除择校冲动。 
  我记得以前鼓励民办学校发展,有一句话是“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 
  现在看,民办学校办起来了,但是一些公办学校水平下降。上海2016年中考成绩排名,前10名均为民办学校。 
  公办和民办基础教育质量产生分野,把所谓的“阶级分层”强化了,这个已经背离了基础教育的价值,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如何改善公办学校品质,处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关系成为一个新课题。 
  
  源头治理就是要维护义务教育的秩序 
  赵琬微: 
  在我国双职工比例很高的情况下,家庭无力承担课后辅导,就把责任交给社会,结果出现了一系列乱象。 
  有地方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现在似乎没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课后三点半”应该是谁的责任? 
  杨东平: 
  在国外,学生离校的时间的确很早,国外有很多家庭是全职主妇。而国内双职工为主的情况下,学校承担课后服务的功能,毫无疑问是应该的。 
  过去很多学校设置了灵活的接送时间,现在规定到17点,很多家庭还是无法兼顾。 
  前几年,以治理乱收费为由,把课后服务取消。现在如果要增加学校的课后服务,则是下一轮改革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社会需求,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赵琬微: 
  如今,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升级。在对教育功能的价值认同上,我们国家所倡导的教育价值理念与具体实践似乎长期存在“两张皮”现象,“让教育回归原点”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呼声。 
  现代化的教育治理,需要改变这种应然和实然相互割裂的状态,在教育功能的价值引导上,兼顾大众化和多样化,以教育公平为底线,真正将“育人”作为核心追求。 
  杨东平: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热衷于建设“重点学校”,搞“掐尖”式教育,客观上一直在制造学校差距。 
  在追求升学率、排名等“教育GDP”的集体行为中,地方政府、名校、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利益集团。 
  教育的源头治理就是要有效地维护义务教育的秩序,从改善政府治理入手,解决政府缺位和错位的问题。政府不仅仅是开会发文,更关键是要令行禁止。 
  在政府、学校、社会力量并存的格局中,要走向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通过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竞争,规范和治理教育培训机构,改善公办教育的品质。 
  我国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必须树立面向未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教育回归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宗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