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机构为何成为"公害"?真正问题在学校教育(3)
其实,教育部门如果动真格,敢于“刮骨疗伤”,排除一些利益干扰,进而查处一批学校,哪怕只有它一个部门管理,也可以管得好的。 其实,整个教育生态的“源头治理”,源头还是在学校。要扭转公办学校的价值观,不能明面上不择校,实际上偷偷摸摸选拔学生。 只要严守明规则,枪打出头鸟,就不会出现“管不住”的情况。 4 课外培训加剧教育不公 赵琬微: 我觉得,学校也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即便管住学校,似乎也拦不住家长那一颗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 “减负”不能真正推进的原因,恐怕还是高考这根指挥棒。 虽然高考改革在推进,但是“一考定终身”始终没有改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自家孩子搞素质教育,而其他人没有改变,那未来自家孩子肯定会吃亏。 杨东平: 我不认为高考改革是导致义务教育择校热的原因,因为高考指挥棒指导高中生,而不是说高考的压力直接传导到初中生和小学生。要就事论事,不要一概而论。 “小学、小升初、中考”这三段是义务教育阶段,高考是一个竞争性的教育阶段。同为儒家文化圈,在日本、韩国,高考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还是有保障的。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小学生没有择校竞争。即便当时也有激烈的高考,但高考压力不会直接传导到小学。 如今很多小学生睡眠都无法保障,太可怜了。到了高中阶段逐渐走向成年,心智成熟才可以迎接更多挑战。所以,高考改革是一个具体而专门的问题,与中小学生减负不能直接挂上钩。 赵琬微: 有舆论提出“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等观点,认为减负等同于学校在推卸教育责任,让孩子更轻松,相当于剥夺了“穷人”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种观点虽然偏激,但似乎也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杨东平: 这种论调是颠倒黑白,是部分人对于减负的误解。实际上,正是因为课外培训的存在加剧了教育不公。 培训机构通过“制造焦虑”的捆绑销售和饥饿营销,让教育成为一种商品。同时制造出“拼爹拼妈,我们只能拼孩子”这种煽风点火的口号。 一些培训机构围绕择校需求制造恐惧,不断升级。从“起跑线上的竞争”,现在变成了“阶级斗争”,他们还宣称“上升通道”都关闭了。 这类文章许多都是培训机构的软文,把学业竞争夸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让很多家长非常恐慌。 这让我也注意到教育生态治理中的一个新问题——在市场化和自媒体的时代,政府和学界理性的声音越来越难以引起注意,而耸人听闻、似是而非的话最容易传播。 自古谣言猛于虎,总是套路得人心,政府和新闻媒体有责任加强教育领域的理性报道,改善舆论环境,以正视听。 赵琬微: 除了“堵”课外培训和择校冲动,一些国家也有面向弱势学生、后进学生的“补救教育”。 如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开端计划”和“每一个学生成功法”等,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利用公共财政向贫困等弱势家庭倾斜,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外教育指导。 杨东平: 目前我们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这是可以考虑改善的。我们现在很多政策都是“一刀切”,比如应对择校热,就简单地把择校需求压制住。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