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同志把人民看得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习近平在正(4)
采访组:在您看来,正定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赵德润:通过调查,我认为第一个因素是为农民减负。过去,正定的征购任务高达7000多万斤,平均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就有将近200斤的负担。农村大队和社员只能靠增加投入,加大水肥,才能保持住高产量和高征购,这样种粮食的成本就高。有些地方交了征购,农民就没了口粮,只好到别的县买高价粮当口粮。这样一来,不可能不穷。 据我所知,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县之后,不想在逐年加码的征购任务上再出什么“政绩”,他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摘掉“桂冠”,让人民喘一口气。他和县委副书记吕玉兰商量,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经过反映和调查,国家征购减少2800万斤,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谈到这一点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正定宁可不要‘全国高产县’这个桂冠,也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从他平和的语气里,我感觉到他对忽视群众利益追求政绩是坚决反对的。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很感动。我感觉他给正定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要知道,在绝大多数时候,考量一个官员能不能升迁,往往不是老百姓,而是他的政绩。习近平同志在可以表现政绩的时候却不要政绩,而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一条,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 农民收入快速提高的第二个因素,也是以后长期起作用的因素,就是依托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多种经营。在习近平同志主导下,农民养鸡、养牛、养羊、种植瓜果蔬菜,给城市供应肉蛋奶、充实“菜篮子”。正定紧挨石家庄,供应链短,运输快,各种副食品源源不断输入城市,正定老百姓的腰包很快就鼓了起来。这个情况证明,只要有了好的环境、好的政策,农民勤劳致富是非常快的。 与此同时,正定还发展编织业、机械配件、化工原料、服装、家具、食用菌、花卉、家用电器修理等产业,为城市服务。另外,正定的农村还有大量劳动力为城市建设服务,农民成群结队到石家庄打工。 类似这样的措施全面铺开以后,农民收入迅速增加。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我们常说国富民强、藏富于民,习近平同志在正定首先做到了藏富于民。 采访组:您讲了采访和考察的过程,请您再讲讲《正定翻身记》写作和发表的过程吧。 赵德润:我和习近平同志在4月19日那天谈的比较多,也比较深入,由此奠定了这篇文章的基础。之后20多天的采访,是不断充实内容的过程。正定离石家庄15公里,我那些天就待在正定,不回石家庄了。考察之余,就和近平同志聊天,了解情况,进行讨论。我们有时候在招待所讨论,有时候到他办公室讨论。那时候,近平同志也是一个人生活,除了工作以外,他晚上还会去招待所给我送些吃的,一进屋就说:“别辛苦了!休息会儿,休息会儿。” 我们一边品尝他带来的小食品,一边抽烟,一边聊工作。他抽的烟是“荷花”牌,和普通农民抽的一样。当时一些县乡干部抽的烟也比他的好。其实,他完全有条件抽好烟,但他只抽这种便宜的烟。 我们聊天的时候,经常碰撞出思想火花、语言火花,我就第一时间把这些话记下来。比如“靠城吃城”,“为城里人服务,掏城里人腰包”,这样有点儿俏皮又十分生动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丰富了我的采访。 我一直在考察,在和他讨论,在消化吸收他的思想。那时候不像现在用电脑写作速度这么快,当时我都是在大稿纸上写,反复修改,最终成稿是5300多字,《人民日报》当年刊用2100多字。 那个时候的《人民日报》版面远没有现在多,一共8个版,中央的时政、报道、社评,还有国内外大事占很多版面。在这样的头号大报上,登一个县2100多字的文章,确实不算少。虽然刊出的文章骨架是完整的,但很多具体事例被删掉了,总觉得有些遗憾。后来,我自己出作品选的时候,就把5300多字的原稿收进书中。我没想到31年后,《人民日报》又披露了《正定翻身记》的全文版。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地方职工福利:多省节日慰问全年不超1千 上海不超400 02-09
- “指尖消费”将强势拉动中国经济 03-09
- 八项规定两周年述评:铁面执纪形成强大震慑 12-02
- 那仁和布克牧场住村干部坚持做到 “三个结合” 09-27
- 东航北京新机场主基地开建 06-29
- 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法案暂搁置 将听取华人意见 02-28
- 民政部门对冬季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行动 12-01
-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再掀全民集中宣传反恐维稳高潮(图) 06-04
- 青海将向59.6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两节红包” 12-09
- 刘延东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07-3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