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农村基层发展党员乱象:有支部成支书"自家后院"(4)

2018-02-04 20:33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确实有个别村干部出于私心,担心权力和地位受到挑战,不愿意发展党员。但实事求是地说,农村基层组织老化、弱化,更多的是无人可发展。”西部一位乡镇干部这样认为。 
  西北某国贫县县委组织部干部介绍说,去年该县发展农村党员的工作重点是向3年以上没有发展过党员的村子倾斜,但全县还是有17个村发展不出党员,“因为确实没有合适的苗子。发展党员不能在矮子里拔将军,宁缺毋滥。” 
  记者调研发现,农村人才外流、村组干部年龄老化、年轻干部跟不上等问题,在一些落后地区更为明显,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东北的一位乡镇干部说,农村基层党建普遍面临老龄化,尤其是农村“两委”班子面临接班问题。选好村党组织带头人,是摆在县乡两级党委面前的突出问题。 
  开会人难齐,组织生活随意 
  记者在基层调查发现,有的地方过半党员不在县域境内,很难召开一次全体支部大会。 
  在北方的一个农业大县,一位村主任告诉记者,全村16名党员,居住在村里的有7名,其中还有2名不常住。一位镇党委书记说,镇内一个合并村,党员相对较多,现有党员74名,如今在县域境内的有36名,其他的都在外地,有的好几年不回来一次。 
  这些村的基层干部表示,过半党员在外地,很难组织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有的村相对好点还能召开支部大会,有的地方支部大会开不起来,组织生活会也不按时召开。 
  北方一农业县组织部干部介绍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减少,目前,全县农村党员1392人,常年在村里居住一半左右,不少在县域外,党员居住分散,导致农村党员组织生活难开展。 
  “开会都找不全人,这会咋开?”一位基层党员说。(半月谈记者:陈晨 庞明广 王建 蔡馨逸 叶婧)(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