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基层发展党员乱象:有支部成支书"自家后院"(2)
“拉人头”凑任务。秦巴山区一个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说,由于村里大多是文化程度偏低的留守老人,没有合适的培养对象,他们村已经5年没有发展党员了。按照镇党委要求,去年需要发展一名年轻党员,恰好该村一名在外打工的大学毕业生暂时回村休整一段时间,村干部就立刻上门做工作,很快将之发展为预备党员。 “按照正常程序,应当是本人先写入党申请书,之后再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但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这些环节的时间只能压缩,连入党申请书的时间都是往前填的。”这位第一书记坦承,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并非个例。 “我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在个别地方,为了完成上级要求的发展年轻党员的任务,有村干部主动上门劝说年轻人入党,甚至给予其一定承诺和好处。”一位党建研究专家告诉记者。 “一言堂”先定调。西北某省一位农村党员透露,前些时候,该村党支部开会讨论接收一名预备党员,村支书先定下调子,但讨论的人选还不是入党积极分子。在无记名投票环节,有3名党员甚至没有领到表决票,“在村支书的坚持下,最终还是通过了。” “现在我们开会讨论发展预备党员,连人都不认识,面都见不到,就是走走形式。”西南某省农村党员老叶说,“现在基层发展党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我觉得应该规范起来,开会时让积极分子都互相介绍一下,充分了解下情况。” 支部小圈子,战斗堡垒变味 “自家后院”,发展党员优亲厚友。记者在北方某市城乡接合部一个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原支书2014年因妨害公务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该村多位群众向记者透露,这位村支书在任10年的时间里,几乎把党支部变成了“自家后院”,大多在亲戚朋友和“自己人”中发展党员,俨然成了“党内个体户”。 如果一些党员“不听话”,其组织关系就被强迫转出该村。久而久之,该村党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此人的亲属或亲信。 该村一位曾担任过村委会副主任的人说,为使一位亲信的儿子顺利入党,这位原村支书曾在村里策划了一起小小的火情,让人专门拍下亲信之子英勇救火的场景,以此作为“良好表现”,助其顺利入党。还有一个人在外开设赌局,因其父与原村支书关系密切而顺利入党。 “虽然原来的支书被判刑了,但当初他发展的党员都还在村里,影响还在。有的党员就没个党员的样子,更别提什么先锋模范作用了。我们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有村民无奈表示。 西南某省一位农村党员老叶告诉记者,他们村有10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一名老师大学毕业比较优秀,但开支部会议发展的是另外一名只有初中文凭、在村子附近当保安的普通年轻人。“他是支书家的侄子。”老叶说,当天晚上,支书召集全村党员开会,讨论选出一名预备党员,支书明说了就要大家选这个人。 “我就觉得很不公平,选上的人普普通通,有好几个入党积极分子都比他优秀。这几年发展党员要求很严格,但我们书记上任这四五年来不光发展了他侄子,还把他儿子也发展成了党员。”老叶说,在他家附近村子的党支部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党支部发展党员,书记会提前说让大家选谁,投票只是走走形式。 “武大郎开店”,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多位受访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在一些地方,有村支书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发展党员时将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甚至凭个人好恶发展党员。 “有的村支书当得时间久了,眼界受限,产生了错误的观念‘你比我行,我就不发展你’,怕对自己形成挑战。”西部地区一位乡镇干部说。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最高检:与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强制报告制度 05-25
- 答记者问:汇聚实现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10-13
-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将努力覆盖不同区域 01-23
- 社保中心职员分46次蚂蚁搬家"搬走"社保资金270万 04-24
- 忏悔书连写10个"对不起" 安徽开审一起处级干部贪贿案 12-09
- 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再上新台阶 03-31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赵建忠提起公诉 07-12
- 最高检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摘要 01-31
- 大年初一放火杀人致7死1伤案嫌犯被批捕 02-08
- 湖北宜城检察院监督水利部门移送6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11-2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