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海淀法院执行机制“三全五化”改革工作调查(2)

2017-09-08 14:48来源:人民法院报浏览:手机版

  “精细系统”智能分析促效率

  执行信息化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海淀法院自行研发了一套“执行精细化管理系统”,执行实施部的法官李欣向记者进行了操作演示。通过演示,记者发现,该系统将每个执行案件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股权信息等“四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并在系统首页直接展示。法官登录后,其名下每个案件的可执行财产一目了然。同时,系统可自动计算已查询现金存款与申请执行标的金额的百分比,对“现金可执行率”进行排序,“现金可执行率”大于百分之百,即表明该案件有足够可执行的现金存款。李欣向记者介绍,“一个执行团队每月需办理近百件执行案件,有了这个系统,法官只需‘一键排序’,即可根据‘现金可执行率’对案件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合理统筹工作安排,及时执结简易案件,尽快保障胜诉当事人实现其权益。”

  另外,据该院执行指挥办公室主任毛金柯介绍,这个“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功能远不止于此。“传统办案系统仅有案件基本信息和结案情况记录,院、庭长在系统中看不到任何跟案件相关的四查结果、执行财产处置进度等信息,根本无法对案件进行实时监督。而现在,‘精细化管理系统’可以对‘有财产超过15天未进行查控、执行措施到期未处置、超期未发款、长期未结、超期未归档’的‘五超案件’予以自动提示,特别是对‘超过15天未控制财产案件数、超过15天未处置财产案件数’排名前十的法官,将在系统首页和执行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滚动警示,对执行工作进一步提升约束力。这不仅有利于督促执行工作高效推进,逐步清理‘五超案件’,而且通过良性竞争提升执行团队整体士气。”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海淀法院始终进行着新尝试和新探索。今年上半年,该院开通了北京市法院系统首个微信服务号“北京海淀法院诉讼和执行服务号”,执行案件当事人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加入平台,实现联络法官、提供财产线索、投诉信访三大目的。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个正在执行服务大厅办理执行手续的申请执行人,他表示,“执行法官经常在外奔波,以前联系法官是个大问题。现在我在家用手机微信就可以联系法官,而且24小时内就能得到答复,比之前方便多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朝武表示,“信息化对解决执行难、推动执行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以及加大执行力度,都具有重要作用。海淀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手段推进案件执行,执行案件进一步公开、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执行案件的干扰,不但提高了执行效率,方便了当事人,而且有利于执行团队合理统筹工作安排,及时执结可执行率较高的简易案件,节省了以往90%的时间。”区人大代表左鹏表示,“执行机制的改革,让冷冰冰的司法程序,借助信息化手段,找到了破解的路径,实现了司法为民,体现了敢作敢为的担当精神。”

  运行:

  “内外联动”绿色通道疏梗阻

  区人大代表刘文英表示,“执行难不仅难在法院,更难在与其他机关的联动。执行不是法院一家的事,目前实现和银行、房管部门等的联动需要继续推进。”海淀法院执行局负责人马民鹏告诉记者,“此次我院进行执行机制的综合改革,就是要对现实问题进行深挖回应。为了解决联动问题,我院制定颁布了《海淀法院进一步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工作方案》,通过内外联动,着力疏通执行梗阻。”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