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不足一元售价上千元 医美乱象何时休(2)
销售渠道打通,几位犯罪嫌疑人有了“成功”的错觉,但假冒产品总会露出马脚。一名家住天津市红桥区的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减肥产品后感到不适,怀疑买到了假药并报警。公安机关经侦查后分别在山东省济宁市、湖北省武汉市等多地将1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并缴获仿冒“保妥适”“粉毒”“白毒”等进口品牌的A型肉毒毒素5万余支。 2020年7月15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对1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2020年10月15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全部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诉讼请求,对11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医美乱象屡禁难绝爱美更要擦亮双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美容已经从简单的保养变为了更为复杂的手术治疗,医疗美容也早已不再是明星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尝试用医疗手段让自己的容貌变得更美。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巨大的市场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逐渐成了医美行业乱象丛生的温床。 杜颖介绍,随着近年来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医美行业制假售假手段越来越丰富,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这起案例中,研发生产团队全部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并且大多有生物工程专业背景,有药厂研发工作经历。“这个研制团队是非常专业的,运用了一些基因工程方面的手段进行仿制,经过专家鉴定,药品也有一定的瘦脸效果。” 有效果并不意味着安全。杜颖介绍,“杜博士”和其他研发生产人员在灌装药品时并不能保证无菌环境,仅仅是在一间几平方米的房间里将药粉装入西林瓶中。“这样的药物注射到身体里是有很大健康风险的。”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有严格的药品准入机制,为了缩短研发时间、利用名牌效应,梁某和“杜博士”选择制假售假,其根源是医美市场蕴含的巨大商业利益。 相关专家认为,医美行业监管仍待进一步加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医美行业乱象频发,说明医美行业监管方面仍存漏洞。他表示,仅仅依靠相关部门来进行监管还不够,需要发动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等方式来引导市场发展方向,从而加强管理。“行业协会能够从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这种管理要比政府部门的监管更直接。” 如何避免“踩坑”?相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有医美方面的需求是非常正常的,但要尽量选择正规的医美机构进行美容和整形,检查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从业资格,除此之外还要戒除“贪便宜”的思想。“这个案例之所以能够卖得这么好,还是因为售价比正品便宜很多,人们在挑选产品的时候切忌只看价格而忽略了质量,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杜颖说。(记者 尹思源)(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副校长“造假”背后的隐忧:没人敢对学术权威说不 04-04
- 最不易"出事"的岗位发生贪污大案 隐匿售卖10套安置房 07-28
- 禁猎期捕了800多条蛇 5人被判令赔偿20万国家资源损失 09-24
- 女子再吸毒被葛店警方查获 06-30
- 南京24个公交站台一夜失踪 或因数家广告公司内斗 07-30
- 106名“白富美”提供邮币卡发财良机?实为温柔陷阱 09-19
- 团伙虚构投资收藏品诈骗20余名老人154余万 11-12
- 租买微信号现象日益猖獗 犯罪分子盯上学生群体 07-08
- 财务伙同出纳侵吞公司资产多年 上着班还拿退休金 07-09
- 内蒙古一女子因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获刑1年 04-30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