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窗广告成了令人讨厌的“牛皮癣” 起底产业灰链
● 部分弹窗广告仍然存在色情、赌博、暴力甚至诱导自杀等违法信息,成为增加安全风险、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窗 ● 弹窗广告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产业链,PC端弹窗广告每条低至1分钱,移动端弹窗广告每条低至2分钱,一家公司单日最高可提供100万条弹窗广告服务 ● 完善相关信息过滤屏蔽技术,构建更高效、开放的监督体系,加强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指出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 弹窗广告好比网络世界的“牛皮癣”,无论你是在看新闻、刷视频还是上网课,抽奖弹窗、广告弹窗、色情诱导链接等都会随时跳出来。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弹窗广告仍然存在色情、赌博、暴力甚至诱导自杀等违法信息,成为增加安全风险、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窗。并且,弹窗广告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产业链。 弹窗广告无处不在 “关不掉”给人添堵 北京市民李成(化名)前两天在笔记本电脑上下载了一个解压软件,此后他只要一开机,就能看到各种弹窗广告扑面而来。每天点击按钮关闭广告还不是让李成崩溃的主要原因,关键是这些弹窗广告已经影响到他的日常工作。 有一次,李成去找领导汇报工作,打开笔记本电脑,结果出现了裸露的色情广告,他一边道歉一边关闭,结果点了关闭标志后,突然切换到一个游戏网页,还发出刺耳的游戏音乐声。领导顿时大怒,让李成处理好这些广告后再来找他。 据李成介绍,和他一样受弹窗广告困扰的朋友并不少。 《法治日报》记者在使用某知名搜索网站时,有色情游戏弹窗广告不时弹出,点击关闭标志后,该页面反被打开,之后即便关闭了弹窗,刷新网页后仍会继续弹出。还有一些网络游戏缓冲时,网页会穿插弹出多个画面露骨的涉黄弹窗。另有大量赌博网站通过弹窗引流推介。 记者发现,此类弹窗广告往往很难关闭:有的按钮十分隐蔽;有的没有关闭选项;有的设有多个“虚假”关闭按钮,引诱用户点击打开广告页面;还有一些弹窗广告,即使将其设置为“对此类广告无兴趣”或“一周内不推送”,仍会频频弹出。 有消费者向记者吐槽,一些视频网站宣称会员享有“广告特权”“跳广告”“免广告”等权益,但当自己付费成为会员后,还是会看到开屏广告、通栏广告、弹窗广告、按钮广告、浮动广告、暂停页面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广告。 量身定制涉嫌侵权 主体模糊维权不易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弹窗频率高、屡次关不上、一不小心就会跳转页面、霸屏等是消费者对弹窗广告深恶痛绝的原因。 一些消费者采取相关措施关闭弹窗广告,但效果并不明显。 比如,自称是“技术流”的北京市民李刚(化名),了解弹窗广告的背后操作,便修改了相关参数和代码,前期还可以对弹窗广告进行阻截,但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 李刚发现,弹窗广告整合了用户的上网痕迹与行为分析,在精准推送的同时,对广告行为进行规避,所以用户很难辨别和拒绝。“这实质上是一种技术霸凌。网站、浏览器、病毒软件与带有恶意的插件都可能成为弹窗广告的载体,让消费者有维权想法却不能明确责任主体。”李刚说。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这种量身定制的弹窗广告不仅扰民,还可能侵权,存在盗用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大数据杀熟消费者维权难 算法应用不公该如何规制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京剧《大闹天宫》在俄罗斯获赞誉 10-24
- 校园性侵案背后的“教育洼地” 09-13
- 西藏公安部门集中破获8起电信诈骗案件 02-20
- 贵州省检察院挂牌督办5起涉黑涉恶犯罪案件 05-10
- 全国已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党员干部达74338人 10-06
- 反腐败斗争出现拐点 高压反腐形成强烈震慑效应 07-08
- 民警申请喝酒获批彰显人本理念 02-20
- 独生子女继承不存空白但仍需完善 01-14
- 张家川官方深夜宣布公安局长白勇强被停职 09-30
- 山西清退逾3200名吃空饷人员 多人因受红包被查 10-0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