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服务老年人理财 金融机构应有所为

2020-12-24 13:23来源:经济参考报浏览:手机版
  涉老理财案件数量有所攀升
  服务老年人理财 金融机构应有所为
  老龄人口逐渐增多,老年人如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经济参考报》日前就这一话题展开调研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仍偏好安全、稳健的投资类产品,对结构相对简单的金融产品更容易接受。而鉴于以上特点,大部分金融机构也专门针对老年客户,尽可能在符合其风险偏好的同时满足其投资需求。
  不过,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老年人有强烈的实现“钱生钱”的愿望,近年来,涉及老年人理财的案件纠纷也日益增多。业内人士建议,老年人一定要在正规金融营业场所和金融平台上办理业务,不可盲目追求高收益,掉入高息理财的诈骗陷阱。
  大部分求稳少部分追高
  记者在北京部分社区调研发现,当前老年人理财仍追求“稳”,大部分老年人偏向安全、稳健及流动性较好的投资类产品。国债、银行存款、大额存单、低风险银行理财等仍是老年人理财的主流选项。
  房山一退休居委会工作人员张大爷告诉记者,他一般就选银行定期存款,“存银行主要是图个踏实稳定,能保值就行。”他说。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63岁退休文员李大妈也表示,自己的理财方式以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为主,主要靠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
  “老年人群体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一方面由于收入来源有限,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高;另一方面,由于身体、家庭等原因可能存在突发性资金需求,因此具备一定资金流动性需求。基于以上特点,老年人更为偏好储蓄存款产品、中短期限保本类或低风险理财产品。”工行北京公益桥支行副行长尚立新表示。兴业银行北京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产品结构来看,老年客户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和理解力相对较弱,他们更偏好结构相对简单的金融产品。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部分老年人也能够接受高风险产品。“我理财没什么困难,股票、基金、理财产品都会进行购买,也基本都能明白产品内容。”来自北京70岁的退休审计从业人员王大爷表示,自己退休前就经常炒股,有一定理财经验,因此愿意购买部分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宁波市老年人数字化金融工具使用情况研究》指出,老年人也开始操作电脑进行炒股,虽然尚属少数,但是他们离操作现代电子工具进行金融活动更近了一步。更加重要的是,老年人没有劳动收入,很多只能依靠存款、退休金、养老保险过生活,他们希望实现“钱生钱”,购买金融产品以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强烈。
  金融机构做到卖者尽责才能要求投资者买者自负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多家银行已针对老年人推出相应产品和服务。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零售业务部产品经理表示,浦发在售的安享赢、结构性存款产品均是较为适合老年人的热销存款类产品,“储蓄存款产品安享赢保本保息,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此产品最低1000元即可购买,存期内支持多次提前支取,相对一般理财产品更为灵活方便,对老年人客户较为友好。”
  尚立新也介绍称,工行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针对老年客户进行了改进,“在产品上,工行针对60岁以上客户提供特色储蓄产品,支持提前支取,产品持有到期还可较同期限央行基准利率一定比例上浮。同时,工行还提供‘固收+’产品、理财产品等,分散非系统性投资风险,尽可能在符合老年人风险偏好的同时满足其投资需求。”她表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