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洗衣店,花了几十块,女装变童装”(2)
洗衣行业亟需得到规范 中新网记者走访观察到,虽然大多数店铺有摆放干洗机,但看不到洗衣过程,也看不到使用的洗衣剂。商家虽表示按照标识洗涤,但是否真的如此,消费者无从辨别。那有没有规定能保障消费者权益呢? 2007年颁布的《洗染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不得从事虚假宣传、利用储值卡进行消费欺诈、以“水洗”、“单烫”冒充干洗等欺骗行为,以及故意掩饰在加工过程中使衣物损伤的事实等。 如果商家在没有征得消费者同意下,干洗变水洗等,“这一方面是违法合同法,消费者可以追究商家的违约责任;另一方面也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甚至安全保障权。”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俊海告诉记者。 根据办法规定,因经营者责任,洗染后的衣物未能达到洗染质量要求或不符合与消费者事先约定要求的,或者造成衣物损坏、丢失的,经营者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重新加工、退还洗染费或者赔偿损失。非经营者过错,由于洗涤标识误导或衣物制作及质量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造成未能达到洗染质量标准的,经营者不承担责任。 这刚好形成了一个维权“盲区”。综合各地消协调查看,现在衣服虚标、质量不过关问题频频,甚至是一些大牌服装。 如,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对60件羊绒样品测试发现,有1件样品以羊毛冒充羊绒,另有11件样品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涉及鹿皇羊、ISABEL MARANT、龙庆峡、柯罗芭、薇薏蔻等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不管是洗衣操作问题,还是衣服虚标、质量不过关问题,由于取证困难,后续消费者维权扯皮现象严重。 有消费者表示,一件没穿过的男士风衣送去干洗店,取回后发现风衣明显掉色,对方前台和一名洗工经过当场检查,认可了掉色的说法,并且表示愿意收回衣物进一步确认和找上级寻求有关赔偿问题解决办法。但随后一个月,其大约5次打电话到店,询问该前台工作人员,均以各种借口搪塞,没有任何明确处理办法。 在刘俊海看来,“一定要提高商家违法成本,降低违法收益。同时,尽快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标准,抑制洗衣市场乱象,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洗衣市场生态环境。” 你去洗衣店洗过衣服吗?衣服有没有被洗坏?(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地方金融监管加快补短板
- 下一篇:教育部曝光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
相关阅读:
- 不做"权利上的沉睡者" 他们为"千千万万个一元钱"打官司 11-20
- 扶贫办:建设第四方平台 防止打着消费扶贫旗号谋利敛财 08-28
- 社会救助法草案:拟建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 09-16
- 假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已出现,真的是啥样? 10-27
- 上海网信办抽查APP获取用户信息等权限申请情况 约谈23家运营企业 10-17
- “新氧”涉销违禁药品商家已被下架 两年被处罚4次 07-16
- 完善刑事庭审对质询问规则 06-01
- 北京持续整治卫生健康系统乱象 抓获“号贩”1342人 06-07
- 官方回应“立法禁止啃老”说法:赋予老年人说不权利 01-06
- 住建部通报衡水升降机事故:严处事故责任企业责任人 04-27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