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古宅“改头换面” 跨省迁建“拆真造假”
倒卖古宅“改头换面” 跨省迁建“拆真造假” ——古建筑倒卖灰色产业链调查 浙江商人吴某手里有一座神秘的木楼。 他亲口告诉记者,这是十余年前从古建筑大省山西拆回来的“省保”。这座楼原来在黄河边上,由于年久失修倒塌后,村支书拍着胸脯、担着风险卖给了他。运回浙江后,他们对这座楼进行了修复。因为要保守秘密,地名、楼名都不能透露。 吴某所说的真实性有待证实。在调研中,记者发现这个不知真假的“故事”背后牵扯出一条倒卖古建筑的灰色产业链。有人贩卖古建筑构件或整座古建筑,其中不乏受保护的文物古建、历史建筑、传统建筑等,通过“整容”改头换面,实现异地迁建、跨省流通,并从中牟取暴利。古建筑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变得支离破碎,四处流浪,历史信息丢失,文化传承被“造假”混淆,身份不明,乡愁难觅。 一村最多时百余户涉足“踩地皮” 谁给古建商供货?记者第一次从吴某嘴里知晓了“踩地皮”这个词。所谓“踩地皮”,是指村民搜集当地古建筑基本信息、报价等,转介给大买家赚取中间费。后来,也有村民自己低价买下,然后再倒卖给下游买家。 古建商前期主要依靠当地村民“踩地皮”来确定目标。 吴某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几个四五百人的微信群。群里很活跃,不断有“踩地皮”的人把古建筑或构件的照片、信息发到群里,问他要不要。 “‘踩地皮’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跟我们长期打交道的不少于一万人吧。”吴某说:“‘踩地皮’很赚钱,一个人开上三轮车到处跑,看到有石墩买石墩,看到有砖拿砖,看到有瓦买瓦。” 说到“踩地皮”,吴某多次提到古建大省山西。他说自己在太原有一个收购古建筑构件的基地,占地100余亩,主要存放旧砖瓦。去年,他曾在山西万荣县住了一个月左右,专程收购古物。 吴某只是众多倒卖古建筑的商人之一,在这种商机的刺激下,有些村庄靠“踩地皮”致富。 记者来到万荣县某村,看到一块荒地上堆满各种石板,一排排尺寸各异的石狮子整齐排列。村后一片空地上临时搭建起一些待售的古建筑。这里以收购古建闻名业界。“最多时村里有100多户人家做这个生意。”一位村民说。 “踩地皮”时遇到产权清晰的古建筑最好办,但如果是集体拥有产权的古建就比较麻烦,有时需要“多方签字”才能买卖。交易完成后,古建拆装师傅在构件上做好标记,画下图,然后动手拆。大件的柱、梁,小件的斗拱、雀替,还有阶条石、垂带、踏跺、下碱等,以及相对完好的瓦片,拆下后,装上大卡车,运到存放地,再把房子搭建起来展示给买家。 村里一家古建工程公司的负责人李某从事古建买卖20多年,从一开始骑车走街串户收老物件,到收古家具,再到收购古民居,生意越做越大。他说:“来我这里买货的主要是东部沿海省份的古建公司,他们包到项目由我来供货,或者交给我直接做。” 由村民领路,记者以古建采购商身份探访了村里多个收购大户。部分农家变身仓库,古建构件满地摆。 走进一位李姓村民家中,记者看到院里以及四五个房间里都堆满了收来的古建筑构件,价格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另一个李姓村民家的后屋堆放着上百个收购来的斗拱,年份大多为清代早期。房主告诉记者,这些斗拱都是下乡收来的,“现在单个斗拱不卖,要的话200多个打包,13万元全部拿走。这里价值最高的一个斗拱有人出价4000元我都没舍得卖。”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免费美容”骗局:强迫交易 免费护理变有偿美容 01-02
- 湘潭岳塘:督促网上追逃一名脱管罪犯 08-26
- 男子冒用他人信息办信用卡 透支不还钱与人私了仍获刑 01-19
- 杨达才案今日宣判 其庭审曾坦承犯罪称追悔莫及 09-11
- "老赖"欠下10余万不还 卖商铺后仍不履行法院判决获刑 10-13
- 非法加工点藏身服装厂 神秘餐车将黑盒饭送进学校 01-28
- 虚构母猪怀仔数,兽医站长念歪“致富经” 04-23
- 巨鹿县交警大队积极为中小学生撑起交通“安全伞” 02-27
- 男子利用微信群组织他人赌博被判刑 03-21
- 三人投放含毒玉米粒进行狩猎并作为野味出售被批捕 04-0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