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这些招聘陷阱要绕开
名为招聘实为骗钱、录而不用、不签劳动合同—— 【就业招聘季法律问题面面观③】@求职者,这些招聘陷阱要绕开 阅读提示 以招聘为名实为收费培训的骗局、被HR“教”伪造假简历、用人单位录用中途变卦、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招聘市场上骗局花样翻新。求职者应聘时,应如何防范招聘陷阱? “工作没找到,反背了近两万元的债,到现在还没还完。”近日,回想起4年前初入职场的培训贷遭遇,重庆姑娘张婷仍觉教训惨痛。 以就业推荐为由对培训者办理借贷、录而不用、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招聘市场上骗局花样翻新,令人真假难辨。专业人士提醒,求职者应聘时,要小心招聘陷阱,并保存好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推荐工作只是告诉哪里招聘 2016年大专毕业后,21岁的张婷在网上求职时,发现重庆微跑科技公司招聘UI设计人员,岗位要求条件不高,于是便投了简历。 面试后,HR承诺,可以在公司或与公司有合作的企业工作,但前提是参加公司的内部培训,培训收费、分期交,一共1.78万元,培训后百分百安排工作,月薪不低于4000元。 考虑到公司规模不小、培训可以提升个人能力,张婷便与这家公司签订了培训协议和贷款协议,由一家分期贷款平台分期提供贷款。 培训时长近半年。当时,张婷班上一共有20多位同学。培训结束后,HR“教”他们伪造工作经历真假参半的简历,编造面试话术,“不能说自己是培训机构出来的”,而所谓的推荐工作,也只是告诉学员哪里有招聘,让大家自己去投简历应聘。 “事实上,培训开展至一半时,我们看新闻发现这是个骗局。”张婷后悔不已。分期每个月要还1400元。在父母的帮助下,她还了几个月,共计1万余元。由于推荐工作的承诺没有兑现,“剩下的几千元,我不想还了。刚开始不还的几个月,他们会催我,后来我换了手机,就开始给我家人打电话。” 目前,没有还上的钱在分期APP里“利滚利”。一旦陌生人联系,张婷就会提高警惕,生怕是分期公司“钓鱼”,催她还钱。 这种培训协议属于服务合同范畴。对于已经掉入这类陷阱的人员,北京市东友律师事务所杨博玉律师建议赶紧终止培训协议,停止付费或者要求培训公司退费。 这种以招聘为名、实为收费培训的骗局,在杨博玉看来,一般是针对初入社会的人或是没太多应聘经验的人,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公司抓住了这些人的弱点和求职急切心理,以招聘做幌子,忽悠这些人员参加培训,以此收费赚钱。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不能以任何理由收取员工的押金、服装费等,用人单位给员工做岗前培训不应收取任何费用。”杨博玉说,求职者如果在面试时或入职时被招聘公司告知要缴费用,要提高警惕了,“这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招聘,真正招聘人员的企业是不会向应聘人员收取任何费用的。” 录而不用有违诚信 2017 年 8 月,孙亮与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面谈后,其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均得到认可。 同年10月9日,该公司向孙亮发送录用通知书,约定同年10月16日入职,任运营部的棋牌游戏产品经理,月薪3万元。收到录用通知后,孙亮即向所在单位申请离职,并办理了交接手续。随后这家公司无故反悔,拒绝与孙亮签订劳动合同。 该公司主张,最后一次面试时,孙亮被要求编写一套方案计划作为对其能力水平的考核,而他以确认诚信招聘为由,要求公司先发入职邀请函,以确保不是为了骗其为该公司编写策划方案。但孙亮收到入职邀请后,并未提交计划方案,故视为放弃入职邀约。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港股7日涨0.28% 收报28303.19点 12-07
- 黑龙江:户籍业务手续不全可尝试“容缺”办理 12-13
- 26日中小板指跌1.62% 07-26
- 中兴通讯否认“失信被执行” 12-26
- 北京:禁止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录印发 04-29
- 今年以来超过120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发行股票融资 11-11
- 过度营销信用卡,误导销售……这些侵权现象被点名 11-04
- 我国学者实现室温下固态可编程的量子处理器 02-06
- 社会车辆深夜入高校引发网传谣言 涉事车辆被禁止入校 09-24
- 让公众安心用药 疫苗追溯体系明年3月底前建成 12-1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