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一把手"腐败为何多发?如何破解监督难题?(2)

2020-06-09 13:36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有效治理“一把手”腐败,关键在于优化权力结构与权力配置,使权力关系明晰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科学设计、严格规范、有效监控,创新“一把手”权力科学配置体系、规范运行体系、立体监控体系,从制度机制上防止权力滥用,为打造制度的笼子奠定坚实基础。 
  对优化“一把手”权力科学配置体系,笔者有以下建议:一是优化不同职能之间的权力配置。从调整权力结构入手,对权力进行适度分解,使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适当分开,把强化监督制约的措施融入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使各项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链条,从制度上铲除“一把手”滋生腐败的土壤。二是优化不同层级之间的权力配置。从权力结构看,领导干部所处的权力层级不同,其权重也不同。由于权力总是作为一种体现主体意志的强制力量而存在的,要使监督制约取得实效,就必须让权力低位运行,使权力能够受到各方面的监控。因此,要合理配置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权力,构建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在“一把手”权力向领导班子副职分解的同时,实行分级决策、分级审批、分级管理,明确规定各个层级的职权范围,严格按照权力层级开展工作。在通常情况下,上级无权越级行使下级的权力,下级对于越级交办、违规操作等现象应坚决予以抵制。三是优化不同环节之间的权力配置。按照分段操作、流水作业的规程配置权力,使审查与批准、决定与执行、承办与监管等权力相对分离,切实杜绝财务一支笔、用人一言堂、权力一把抓等现象。 
  凡属方针政策的大事,凡属关系全局的问题,包括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重大项目的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议题决策前,要书面通知领导班子成员酝酿,不得临时动议;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所有成员地位一律平等,都有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如遇紧急突发事件未经集体研究先行处置的,事后主要领导干部应及时向领导班子成员通报;对于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而未经集体讨论,直接由个人决定,应根据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主要领导干部末位表态制度,在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时,主要领导干部不得事先定调,必须在听取领导成员的意见后再归纳总结并表态。党政机关在对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依法界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然后将职权目录、实施主体、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等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并公之于众。通过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全面厘清党政“一把手”权力的底数,在权力入单的同时,编制权力目录和优化权力流程,确保权力只能在依法赋予的职责和权限之内运行,最大限度地压缩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从而降低和减少权力滥用的几率。同时,严格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让“一把手”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将“一把手”权力置于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在权力体系内部,“一把手”的权力要受到上级、下级和同级的监督制约,要受到代表机关、专门机关的监督制约;在权力体系外部,“一把手”的权力要受到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制约;在权力的配置上,“一把手”的权力要适当分解,各项权力之间要形成制衡机制;在权力的运行中,“一把手”的权力要受到制度规范和责任约束。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强化层级监督,严格落实上级对下级的廉政谈话、考核讲评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倾向性问题;下级“一把手”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追究上级组织和“一把手”的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开展坦诚的思想交流,对存在的问题该提醒的要及时提醒,该批评的要严肃批评,该制止的要坚决制止。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