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贩卖毒品、传播非法信息 警惕“暗网”盯上年轻人
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 容易滋生各类违法犯罪 警惕“暗网”盯上年轻人 “我宁愿从来没接触过‘暗网’,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今年30岁的海南人何世(化名)在江苏海安市看守所拿到了法院的判决书。去年7月,他因贩卖毒品被江苏警方抓获,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1万元。 何世接受采访时说,是“暗网”让他突破了道德底线。 “暗网”是指隐藏的网络,普通网民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搜索访问,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软件、配置或者授权等才能登录。由于“暗网”具有匿名性等特点,容易滋生以网络为勾联工具的各类违法犯罪,一些年轻人深陷其中。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显示,涉“暗网”的案件共有21例,涉及贩卖毒品、传播色情恐怖非法信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访问“暗网”人数的不断增加,年轻人群体在不断扩大,甚至还有未成年人涉及其中。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暗网”实施违法犯罪的情况日益增多,公安机关不断研究“暗网”相关违法犯罪问题,强化对“暗网”犯罪的打击力度,并敦促有关单位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从源头上堵住安全隐患。 “虽然‘暗网’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但‘暗网’不是‘法外之地’和‘避罪天堂’。”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日前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说。 用比特币在“暗网”购买毒品后高价在国内销售 2014年左右,何世喜欢泡在国外网站论坛里,无意中了解到了“暗网”。网络维护专业出身的他,对此充满好奇。通过一系列操作,他看到了一个迥异于平常认知的网络世界。 “枪支贩卖、毒品买卖、器官买卖、血腥视频……虽然不知真假,不过人性的恶在上面展示得淋漓尽致。”何世说,这是一个自由度高、极端事物与不极端事物并存的网络世界。他最初只是在上面浏览一些新鲜事,从未想过利用它做别的事情。 后来,他看国外小说,留意到一位名人作家在书中提到致幻药LSD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灵感,“我就特别想知道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何世说。 LSD的学名为“麦角二乙酰胺”,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尽管接触到的宣传都说毒品是害人的,但在这些书籍中,何世却看到了“造就技术提升”的神奇作用。“这颠覆了我对毒品的认知。” 何世想先从LSD开始尝试。2018年,他通过“暗网”联系到一个波兰人,以比特币支付,购入200多贴单价30元的主要成分为LSD的毒品“邮票”。 “色彩错乱,时空颠倒,好像体验了几种人生,度过了三生三世。”何世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描述了吸食“邮票”的感觉,他认为这种致幻药没有成瘾性,也是无害的。 何世意识到“邮票”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没过多久,他辞掉了原来的房地产销售工作,专门在暗网上联系境外卖家,购买“邮票”,通过微信和网络联络国内买家,将收到的“邮票”以每贴160元至200元人民币的价格进行销售。 “暗网”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关键词“暗网”,共搜索到21例案件。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有8例、7例,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共3例,其他三类犯罪各有1例,分别是绑架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丁智勇到哈尔滨调研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09-05
- "专业讨债队"骚扰纠缠借款人 5人寻衅滋事被判刑 08-07
- "开家军"恶势力团伙以"开"字纹身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02-12
- 男子穿旭日旗T恤参加泰山登山节惹众怒遭"围攻" 09-08
- 中国每年25万人死于自杀 系青壮年人群首位死因 09-11
- 已婚男子以婚恋之名诈骗30余万被公诉 04-24
- 警方预警:近期,这几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 05-04
- 16年的不懈追踪 一起“骨头案”终执结 06-08
- 那一抱 引发的悲剧……25岁男子被打进ICU 07-26
- 冒充专家免费体检推销“保健品”23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入狱 01-2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