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学校减负致辅导班抢位:家长真的“疯了”?(3)

2019-11-04 14:03来源:中国新闻网浏览:手机版

  “吐槽是没有用的,能改变什么呢?还不如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杨劲松说。

学校减负致辅导班抢位:家长真的“疯了”?

资料图:山西太原新建路小学的小学生们开始返校上课。张云 摄

  “减负”困局:减负之后,矛盾丛生
  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减负”为什么不被认同?
  太过了。这是杨劲松的回答,就像把一杯80摄氏度的水一下子降到20摄氏度,这种行政命令让学校家长孩子都受不了。
  在金融业深耕多年,他认为,减负引起家长焦虑,而焦虑背后都是生意。自媒体写了家长的焦虑,赢得了流量,家长们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去买学区房、上各种课外辅导班、上早教……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了,却不一定有效果。
  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上市公司好未来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该机构总学生人次(长期正价课)从上年同期的约221万人增长到本季的约341万人,同比增长54%。有媒体评论,校内减负校外补,家长需要支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培训机构反成最大获利者。
  作为老师,周雨琪认为,人才选拔机制不变的情况下,任何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虽然课业压力小了,可是近年来的中考高考难度却越来越大了。
  整个社会,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得通过各种考试来进行,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是如此。基础教育大家是平等了,但是以后呢?“虽然自己和国家想让孩子轻松,但是社会竞争不宽松,规则没有变。”
  一味地不允许学校考试、增加课外辅导教材,只会让教育的机会更加不均等。公立学校减负了,但昂贵的私立学校并没有,以后公立学校的师资会越来越弱,更多的老师会去机构或者私立。造成的后果是,有实力家庭的小孩会越来越优秀,把普通家庭的孩子远远甩在后面。
  身在县城,周雨琪的学生有不少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管教,在减负背景下,学校也参与不进来,那么放学后孩子去哪儿?网吧、游戏厅。
  “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

学校减负致辅导班抢位:家长真的“疯了”?

资料图:昆明中小学生在图书馆自习室内写作业。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困境何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杨劲松和周雨琪都明白,国家政策的初衷是好的。
  “我们要减的是低级重复、对学生没有作用的课业负担。只笼统减负,孩子的竞争压力还在,家长的焦虑就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减负”具有相对性,学习不能没有负担,真把负担都减了,学习没有效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规范学校办学,主要是治理“抢跑道”给学生加压。南京市教育部门的做法从大方向说没有问题。但是,南京的学生参加高考,是要和全省学生竞争的。浙江想把“主动权”给学生和家长,愿意少做作业就少做,可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不做作业呢?事实就是更多家长选择给学生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基础上加餐。
  “从根本上说,今日家长的焦虑,不是家长自发的攀比,而是教育竞技化,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熊丙奇认为,要让家长摆脱焦虑,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为学生成才创造多元选择。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