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学校减负致辅导班抢位:家长真的“疯了”?

2019-11-04 14:03来源:中国新闻网浏览:手机版
  减负,这个在中国教育领域屡引争议的话题,最近又火了。
  因为朋友圈里的一条爆款文章喊出“减负=制造学渣”,这一话题似乎又变得无解。
  孩子的无奈,家长的焦虑,学校的纠结,舆论的争执不休……让孩子拥有可以“荡起双桨”的童年,怎么这么难?

学校减负致辅导班抢位:家长真的“疯了”?

资料图:孩子离开学校。中新社发 张畅 摄

  从“快乐童年”到“辅导班抢位”: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双十一还没到,南京5年级学生家长杨劲松已经提前感受了一把“限时抢”的氛围。
  经考核,儿子符合辅导班的要求,可以从提高班升到尖子班。但学位有限,能不能升,还要看他这位爸爸的手速和家里的网速够不够快。
  杨劲松打开APP,盯着时钟的秒针,“咔哒”,时间一到,手指疯狂地点击“抢位”,仅几秒,所有的位子都没了——26:1,这是当天的争抢比例。
  从事金融行业的他买东西会货比三家,争取最大性价比。可是给孩子报辅导班,他不挑老师不挑时间,抢到哪个上哪个。
  这样的自己,是4年前的他想象不到的。
  彼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少小孩以后的障碍。后来发现,孩子的努力才是更重要的。不仅是分数,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挫折,以及克服困难后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是不能替代的。

学校减负致辅导班抢位:家长真的“疯了”?

资料图:昆明中小学生在图书馆自习室内写作业。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转变还来自同辈竞争。杨劲松介绍,南京市不同区教育水平不同,民办学校更是从教材开始拉开差距。当公办学校孩子三年级开始学教育部英语教材的时候,民办学校的孩子一年级就在学更难的朗文英语了。
  公办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要求3点半放学的时候,民办学校5点还在上课,每天多学2小时,除去假期,每年多学200小时,6年就是1200小时,孩子间的差距就这样被拉开了。
  “要想具有竞争力,至少要和别人处于比较平等的教育情况,只能额外上辅导班。”杨劲松说。“中考、高考,大家考的是一张卷子,考试面前没有同情。”
  当前的选拔制度下,他认为考试是唯一能把主动权把握到手上的东西。每年都有各种减负,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学生而言,唯一的规则只有两个字:优秀。足够优秀,以不变应万变。
  “幼年的快乐在成年之后会付出代价,而幼年吃点苦,成年以后才会享受更大的快乐。”杨劲松说,“这是守恒的,没有捷径可走。”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天不足7小时的在校时间和1个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
  “学校只是基础教育,能让孩子吃饱,但是不能吃好。”
  为了让孩子“吃好”,杨劲松改变了想法,送孩子去辅导机构“开小灶”,一开就是3个。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