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把“校园贷”做成“安心贷”(3)

2019-11-01 09:38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对此,受访专家有两点建议:
  一是在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与高校之间加快信息共享,建立大学生征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应学生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贷产品,提高产品精准定价能力。
  “给合适的人合适的产品。”精准适度的产品和额度能抑制大学生的过度借贷冲动。某网贷平台负责人说,该公司会根据大数据计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限制学生用户的交易额度,防止其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初始信用额度低至500元,仅满足其参加培训、购买非高端智能手机等合理的学习和消费需求。”
  二是金融机构对已经持卡和正在进行网贷的学生用户,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在透支消费时的消费习惯,帮助金融机构进行用户识别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消费人群,开展小额借贷服务,有利于银行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的这番话,是业界的共识。
  不过,让这个“预备队”健康成长,仅仅普及信用消费模式还不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必修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不少校园贷案例反映出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尹振涛说,大学生应该崇尚自强自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支出,进行理性和科学消费。家长也要多关心孩子,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正常需求,提醒孩子远离各类贪欲背后的“陷阱”。
  受访专家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学生靠商业贷款完成学业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做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我国大学生群体基数庞大,信贷需求十分可观。金融行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组织、技术能力,都有条件去开发校园信贷市场,关键在于如何有效风控、高效服务。
  董希淼表示,近年来“校园贷”市场经历了从凸显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未来在破除发展瓶颈后,有望实现大学生及家庭、金融行业和教育产业的多赢格局。(葛孟超 张其露)
  看清非法校园贷的套路
  诱惑借款:为诱骗大学生借款,放贷金额起初只有三五千元,这样短期内利息不会高。但若加上手续费和各类费用,实际贷款利息非常高。
  合同埋坑:大学生签贷款合同前,以为只是还本金,签合同后又被追加利息、手续费等内容。一旦超过还款能力,借款人就会被“合同”把控,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平账危机:许多非法校园贷“逾期还款”时限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债务会翻着倍往上涨。当借贷学生还不上钱,就被要求“平账”,即去别的“贷款公司”借款还钱,欠下更高额的债务。
  规避监管:法律不保护高利贷,因此非法校园贷从业人员会陪借款学生去银行取钱,通过现金转账,留下银行流水凭据。有些校园贷会先将借贷全部金额打入银行卡,学生取出后,却因各种名目得不到全部款项,但还款时仍得全额还款。(铭 声)(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