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黑客少年窃取的“数据帝国”(3)

2019-10-29 13:25来源:中国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当青少年没有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支撑时,在接受过多复杂纷乱信息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在选择时陷入迷茫,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吴兴民认为,在他们是非观念、辨别能力都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有必要引导,甚至加以一定限制。
  心愿
  其实,刘佳乐一直有个心愿。
  2018年,他在高二暑假期间从网上了解到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他很想参加,但得知按规定高三年级的学生是禁止参加该比赛的,只好报名参加了网络同步赛。
  比赛结束后,中国计算机学会为参加网络同步赛的选手提供了电子版参赛成绩证明,刘佳乐是他所在市唯一一个选手。
  高三开学后,刘佳乐在网上看到了线下比赛的题目,“基本都能答上来”。
  在他看来,家乡的信息非常滞后,老师同学对这些也不太关心。那时,他“满脑子”都想着参加各种夺旗赛(在网络安全领域中指的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技术竞技的一种比赛形式——记者注)
  “有民间组织的,还有‘985’高校组织的,参加夺旗赛会很有成就感。”当说起这些竞赛时,戴着手铐的刘佳乐语速飞快。
  而在没有网络的看守所里,刘佳乐终于回到了现实世界。
  他回想着现实中一个个认识和接触过的人。“没有什么朋友,平时聊的多数是网友,从未见过面。”
  父亲是他唯一的倾诉对象。“我对历史和宗教很感兴趣,但有些话题不知道怎么和别人聊。父亲会静静听我说,尽管大多数时候他也搭不上什么话。”
  刘佳乐有心仪的大学,高二报名参加计算机竞赛时,也期待着如果能获奖,还能成为自主招生的加分项。不过,今年9月的大学已确定与他无缘,这让刚满18周岁的他突然感慨自己“时间不多了”。
  在看守所里,刘佳乐思考着一个现实的人生话题:是做一个普通人好,还是做一个特别的人好?“可能还是做普通人比较好吧。”沉默许久,他低着头说。(记者 李超 实习生 程蓉)(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