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如同暗网吞噬了青春 对话被毒品撕裂的年轻人(3)
向毒品“亚文化”宣战 近期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 尽管治理毒品滥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合成毒品滥用仍呈蔓延之势,滥用毒品种类和结构发生新变化。在240.4万名现有吸毒人员中,滥用冰毒人员135万名,占56.1%。冰毒已取代海洛因成为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同时,大麻滥用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在华外籍人员、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人员及娱乐圈演艺工作者滥用出现增多的趋势。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赖军波说,近年来办理的毒品案件表明,吸贩毒人员有低龄化趋势,交易手段不断变换,在一些毒情严重的地方,买“零包”就像叫外卖一样简单。 从14岁的吸毒少年,到海外迷失人生方向的留学生,再到疯狂弑亲的涉毒罪犯,一个个并无关联的案件背后,是共同的扭曲价值观。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三处员额检察官李渺办理过多起毒品犯罪的重刑案件。在他看来,当前,吸毒人员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亚文化圈”。在这个“圈子”里,违法和犯罪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吸毒人员之间有一个‘共荣圈’,他们会与一些其他的‘亚群体’相互交叉。同作为不被主流社会和价值观认可的‘小圈子’,他们之间很能产生共鸣,也容易相互影响。吸毒不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毒瘾,还成了一些‘亚群体’中人际交往的‘新工具’。在这样的圈子里,‘嗨’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时尚,成为划分‘同类’、审美趣味的标准。近年来,娱乐圈不断曝出的吸毒问题暴露出这种‘亚文化’的扩张,为青少年和‘粉丝’群体产生了负面的‘示范效应’。”李渺说。 近年来,记者走访各大戒毒所、看守所、监狱发现,涉毒人员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精神世界空虚、缺乏自控能力、法治观念淡薄。他们几乎都是在好奇心以及害怕被“圈子”抛弃或看不起的心理驱使下,开始了第一次尝试,从此万劫不复。 在近年来走访看守所、监狱,与暴力犯罪人员的对话中,记者也发现,许多犯罪行为的背后都有毒品的影子。 根据四川省禁毒办的统计,当前吸毒人员已成为实施侵财类犯罪和肇事肇祸的主体,同时,吸毒也往往与涉枪犯罪、极端暴力案件、毒驾肇事等联系紧密。毒品带来的“次生灾害”不容小觑。 神仙水、丧尸药、跳跳糖……新型合成毒品不断推陈出新,且极具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青少年成为这类毒品的目标消费人群,并逐渐形成一种畸形“时尚”。“这种亚文化的流行,反映出基层治理的缺失。”赖军波说,“当前除了打击毒品犯罪,亟须解决的是构建社会支撑体系,改变对毒品的需求。针对接触毒品的不同阶段,构建起全方位的预防、挽救机制。” “毒品问题是全世界公认的难题。构建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全方位监测毒情态势、全球化禁毒国际合作的‘六全’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依然任重道远。”四川省禁毒办一位负责人表示。(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