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网约货运"竟无一起货运 红火背后必有"妖"(2)

2019-03-25 16:49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几天后,虽然平台重新上线运营,但是提现的期限被无限期地推迟。正当许先生担心平台“崩盘”时,更坏的消息传来,一个自称是“达达货运”公司董事长的人到公安机关“报案”称有人故意刷单骗钱,导致公司出现了巨大亏空。
  “刷单的漏洞一直都存在,公司的接待人员还专门操作给我们看……”同样被套16万元的谢女士一直在反复强调着“刷单”的“正当性”。
  但是,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的结果惊呆了所有的代理商和注册用户。“达达货运”App宣传的风投资金根本不存在,报警人也不是达达科技的董事长,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是讲解运营流程的陈明,用来补贴给用户的钱其实是用户自己充值的钱。
  截至平台停止运营,1423名注册用户共充值4554万元,其中1733万元资金无法兑现。
  所有使用者都是为了套取40%的返现
  “达达货运”停运后,众多投资人报案,因涉及的人员众多,牵扯的资金巨大,淮安市检察机关在案发后不久,专门派出精干力量,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固定证据。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达达货运”App其实是当地一家小型网络公司设计开发,整个App软件研发费用仅9万元,程序设置也非常粗糙。虽然看上去“达达货运”和“滴滴打车”等平台一样,但是,作为一款主打货运的App,“司机端”竟然没有车辆行驶轨迹,“司机端”与“客户端”居然可以用同一部手机注册和登录。
  据陈明交代,2017年12月,自己联合张某等人成立了达达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做网约出租车和快车需要网约车经营许可证,陈明等人就做起了网约货运和顺风车业务。考虑到公司刚刚运营,需要大量的客户和司机加入,就以“积分返现”形式开启了业务推广。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陈明专门让设计公司将App软件调整为充值返现40%,并默许了软件设计漏洞中出现的所谓“刷单”行为。
  从一开始,陈明就意识到“补贴”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没有风投愿意投资不知名的小公司,自己手上又没有多少资金,陈明在设置App软件后台时,就盯上了客户的“资金”,他让人把资金兑付时间定为12天,设置一次5000元的提现限额,就是为了实现“左手倒右手”,用客户的资金维持公司的运转。等到“达达货运”App知名度提升,拥有一定的客户和流量后,陈明打算再寻找风投公司投资,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让陈明没想到的是,所有“达达货运”的使用者都没有真正使用该款App,平台上那一连串的业务数据都是为了套取40%的返现,资金链在一次次“刷单提现”中彻底断裂。面对这样的现状,陈明又让公司的员工去冒充董事长报警,试图通过“贼喊捉贼”的方式为自己“免责”。殊不知,最终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惩罚。(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