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残缺中追寻真相(2)
顺着事实的经线,高之立慢慢织补证据的纬线。她将三人之间的银行流水逐一标记,同语音通话时间、内容一一比对,从而印证了交易金额和时间。接着,她又找技术人员对手机信息进行提取,从中查到一条重要讯息,印证了语音通话中提到的毒品交易地点和交通工具。在铁的证据面前,一直“零口供”的第一嫌疑人“龙哥”供认了贩卖毒品给“阿辉”的交易详情;“小飞”对于贩卖、加工毒品的细节也供述得比以前更全面;“阿辉”虽仍不认罪,但现有证据已形成完整锁链。 一张千孔筛在历经几番起伏后,终究被织补得密不透风,三人最终被绳之以法,其中“阿辉”因无悔罪表现获刑最重。 孩子怎么掉下楼 2011年的一天,一对惊慌失措的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奄奄一息、满脸是血的小男孩呆立在武汉一栋高楼下的广场。 “父母都在家,孩子怎么就掉下楼了?”民警觉得蹊跷,经询问得知孩子父母离婚后因为补偿款发生争吵,女方李丹一气之下,抱起3岁的儿子童童从22楼的窗口扔了出去。 看似简单的案件,高之立在审查时却发现许多问题:李丹的亲属反映她有精神病史,李丹本人的口供也很不稳定,一开始说孩子是自己扔出去的,后来又咬定是在争抢过程中,前夫刘威一时失手使小孩掉出窗外。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的是,刘威在报警时说的是“小孩掉下楼”,之后又改口说是“李丹扔下楼”。 究竟是故意杀人,还是意外坠楼?看着照片中那具小小的尸体,高之立暗下决心,一定要查出真相,给死去的孩子一个交代。 她叫上公安办案人员一起,去了趟案发现场。根据案情描述,父母发生争吵时,童童正在玩电脑,且勘验笔录显示,桌椅之间以及桌椅和墙壁之间的距离均十分狭窄,加起来只有47厘米。高之立走进这个狭小的空间,核算了一下距离,转了转身,模拟了一下动作,感觉这么小的空间很难容纳两个成年人大幅度进行争抢。她又推了推桌边的那扇窗户,发现可以推开的幅度很小,由此判断“如果不是刻意扔出去,在失手的情形下掉出去的概率微乎其微。”之后,她又来到孩子落地的5楼平台,发现坠落点距墙根有三米多远,符合“扔”而非“掉”的特征。 高之立找到刘威,询问其证言前后变化的原因。刘威坦言:“一开始我不想把事情做绝了,所以有所隐瞒。可当医生说孩子没救了,我感觉一切都完了,于是说出了李丹杀人的实情。” 与此同时,高之立申请了对李丹的精神鉴定,结论是心境障碍伴人格缺陷,属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她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医学资料,了解到心境障碍的特征就是易怒、冲动、具有强烈的毁坏倾向,并且容易诿过他人。“这与李丹当天的冲动行径是相匹配的,也正是她翻供的心理诱因。”破解了嫌疑人的心理密码,高之立又去了趟看守所。 李丹眼中依旧满是戒备。从其紧张程度和激动的言语,高之立分析,其内心仍在推卸责任,给自己寻找解脱的出口。高之立一面安抚李丹的情绪,一面和她扯起家常,慢慢地,李丹不再像个刺猬,话匣子也打开了。 “当初刘威知道我有精神病家族史,反对生下孩子,是我一直坚持才保住了童童……”回忆过往,李丹流着泪说,“我对童童付出了多少爱和心血啊!” “既然你这么爱童童,现在孩子走了,你是不是欠他一个真相呢?”高之立反问。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李丹哭喊道。 “我也是有孩子的人,作为母亲,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诚实、勇敢。”高之立感同身受地劝导,“虽然你现在做什么童童都不会回来了,可如果你能说出真相,他会看到妈妈是诚实、勇敢的。”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专家:有的地方卫生局领导带头抽烟 无人敢劝阻 12-30
- 马爱国:用四个“最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01-21
- "单独两孩"是过渡政策还将继续完善 02-10
- 学者:信访带有封建“人治”色彩 损害法治权威 01-22
- 谈县级政府法治形象打造:管理者转向服务者 12-16
-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解读今年巡视工作4大变化 04-09
- 专家:搜寻失联客机过程将非常漫长 05-03
- 一念之差贪套房 一世清白成过往 12-28
-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美国务院官员涉南海言论答记者问 02-09
- 头条:权威解密跨境追赃需迈几道坎 11-25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