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改革·足迹 信访访谈“1+1”】新疆:转变工作作风 狠抓事要解(3)

2019-01-08 10:30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二是经常化“惠”。推进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各项惠民政策到村到户到人,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九项惠民工程,大力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点一滴帮助群众解决牵肠挂肚的问题。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大力实施3年10万人就业计划,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持续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彻底取消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义务工和“五统一”,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三是长效化“聚”。广泛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与群众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通过“访惠聚”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影响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还有一个载体就是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全区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每名干部职工至少与1户基层普通群众结对认亲,大力促进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使新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是用真情结亲住户。全区112万名干部职工与169万户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自治区本级和南疆四地州各级干部职工与南疆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定期走访住户,实现“两个全覆盖”。广大干部与结亲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在细雨润物、潜移默化中大量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有一次我在下沉住户过程中,把我的“亲戚”和周边的邻居叫到一起,大家聊了3个多小时,现场就解决了20多个问题,如果这20多个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很有可能引发为信访问题。二是多形式融情联谊。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联谊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在来来往往、聚聚聊聊、说说唱唱中加深友谊、增进感情,大力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团结一致干事业的浓厚氛围。三是实打实排忧解难。结亲干部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群众最希望办、最迫切办、眼下能够办好的实际问题,帮助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燃眉之急,全力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好、化解掉,做到一次结亲、终生结缘,把基层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主持人:实施这种做法后效果怎么样?
  王新波:实践证明,大多数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多数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应当也完全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如果工作做到位,大多数矛盾纠纷就可以化解在信访问题形成之前,从源头上大大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在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疆在夯实基层基础、源头化解矛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归结起来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重源头”、“抓化解”和“强队伍”。
  “重源头”,就是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千方百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信访问题形成之前。一是三支力量合力化解。依靠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下沉住户干部和村(居)组(社区)干部这三支力量,打通了解民情的最后一公里,走进服务群众的最远一家人,深入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群众家里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发挥“双联户”作用。以在连片集中、十户一联基础上组建的遍及全区城乡的68.2万余个“双联户”(即:联户平安稳定、联户团结和谐)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六大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治安员、帮教员、联络员)的作用,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三是实现“三调联动”。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提高了化解效果。我们通过综合施策有效预防了各类矛盾纠纷演变为信访问题,有效控制了信访增量,从源头上大大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