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农综改”,让这里农村大变样

2018-11-04 14:32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编者按: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是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重要原则。农村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各试验区围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六项制度建设,根据自身承担相关改革试验任务,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探索。广东阳山县在农村改革试验过程中,锐意进取,因地制宜,为破解农民手中的土地分散、零碎问题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为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改革基础。
  
  伴随着土地集中、规模提升、产业形成,附着于这块土地之上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生产制度变革等一连串相关问题,都在深化改革之中步步推进。2014年4月,广东省清远市因农村综合改革而被列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试验主题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这项改革,源于要破解当年土地承包改革时所造成的农民土地过于分散、零碎的问题,如今已不仅仅止步于把土地连成整片。
  2018年9月,记者专门深入实施“农综改”探索的阳山县,一访究竟。

  吵了18天,整合700多块地,基本实现土地连片

  68岁、人称“房伯”的陈天房,一手夹烟,一手倒茶,须发皆白,面容刚毅。10年前,在珠三角一带打拼了半辈子、已经当上老板的他,春节回到有着103户群众的元江村,便以96票的高票,被群众推选为这个自然村的村主任。
  秋雨迷蒙中的元江,清溪潺潺、石栏弯弯、村路曲曲、花草依依。2008年“房伯”刚接手村主任时,这里有的只是破烂衰败与群众期待。元江地处粤北山区,发展相对滞后,青壮劳力务工一空,只余老幼独力农耕。当年为尽显公平的土地分配,造成村民这里一块田、那里一块地,成了群众叫苦不迭的麻烦。
  土地不仅有水旱之分,也有肥瘦之别、距水源远近之争、平原与山地之异。当初最公平的办法就是每户每种类型的地,都要相互搭配,结果就是平均每户人家都有6—8处地块,最多一户有20余块,全村528人竟有700多块承包地。
  当年的公平变成了眼下的纠结。本就劳力不足,难以进行经营规模化、耕种机械化,就更别提现代农业产业化。由此,直接导致当地抛荒撂荒现象的发生,甚至一年盛似一年。
  农业发展的土地基础不牢,加上珠三角的虹吸效应,粤北便成“富省之中的灯下之穷”。正是基于各方面综合考量,“房伯”所在的杜步镇被选定为阳山县开启农村综合改革的破题之地。
  道理一说都明白,可改革一动却难上难。
  说穿了,还是利益如何分配。结果吵了18天,最后硬是凭着“房伯”的威信,全村534亩耕地按照每户2块地的形式重新调整。威信的背后,“房伯”也有个敢吵、吵赢的“砝码”:整合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把整合出来连片的土地进行统一整治——修筑机耕路、水沟渠,消除肥瘦差别、提升耕作能力;还有第三步,伴随“双整”同步确权。引导土地向大户、公司流转,集约经营。农户或可出租受益,或可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让原本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转而升级为以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这是最终方向。
  方向一明,算法即清。“双整”在杜步镇两个村试点,自2104年起铺开至全县。到今年8月,拥有8.9万土地承包农户、29.45万亩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阳山,从“双整”之前户均承包面积4.1亩、承包地9.8块,如今基本实现或“一村组一片地”或“一家族一片”或“一户一片”。累计整合超过20万亩,占比70%以上;形成1000亩以上连片土地12片、2000亩的3片。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