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前沿 >

哈佛招生歧视案持续庭审(2)

2018-10-27 12:40来源: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报告显示,在加上其他因素后,亚裔是录取比例下降的唯一族裔群体。根据报告,在加上是否喜爱及擅长运动、校友传承等因素后,亚裔申请人获录取的比例将下降至31.4%;如再加上课外活动及个人评分,亚裔申请人的录取比例则继续下跌至26%。
  菲斯蒙斯否认个性评估是对亚裔的“惩罚”,强调这只是哈佛“全面评估”中的一部分。
  辩方律师威廉·李也否认歧视指控,称族裔只能帮助有潜力的学生,因为校方从不认为申请人的族裔是负面因素。
  金钱血统是敲门砖
  根据庭审,尽管哈佛声称其录取是依据“全面评估”,但在实际中,许多特殊因素,尤其是金钱和血统等,则备受青睐。
  哈佛大学教授拉杰·切堤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哈佛只有3%的学生来自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家庭,而50%的学生来自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家庭。
  世纪基金会进步智囊团的学者理查德·卡伦伯格在庭审作证时说,哈佛大学的高收入学生人数是低收入学生的23倍。他认为,如果取消对富人和良好关系的偏好并采取“种族盲目”的招生方式,哈佛可以实现种族和经济多元化。
  在庭审中,原告方律师出示了多份电子邮件,显示出哈佛招生与大额捐款的关联。这些哈佛内部电子邮件显示,校方高层会对那些与主要捐赠者有关系的学生作出特别批注。在2014年的一封电子邮件里,一个网球教练感谢哈佛为一名学生进入哈佛“铺上红地毯”,因为这个家庭捐赠了110万美元。
  此前一年,哈佛招生主任还因录取了一些很有“油水”的学生而获得该校研究生院院长的赞扬。被录取的一名学生与一个捐赠者有关系,而那个捐赠者承诺出资盖楼和设立奖学金。
  菲斯蒙斯断然否认这些指控。他称,哈佛并没有隐瞒他们考虑的因素,那些因素都在招生材料中提及,如课外活动及校友传承等。
  菲斯蒙斯称,考虑录取捐款者亲人对于哈佛长期的财政很重要。他说,“为了提供奖学金,我们需要获得必要的资源,这对于学校的长期实力而言很重要。”
  菲斯蒙斯称,他们会制定一份特别潜在的申请人名单,并予以密切关注。每年的名单上都有“几百人”,其中有大额捐赠者推荐的人,有哈佛大学教授和校友推荐的人,还有他自己在美国各地为哈佛大学招生时遇到的人。
  在被问到“名单上的每个人是否都会被录取”时,菲斯蒙斯回答说,“几乎。”他同时补充说,每个人的申请过程都是一样的,要经过由40人组成的录取委员会的审查。
  但是,哈佛内部电子邮件显示,一些捐赠者的亲属表现很糟糕,但最终也都被录取。
  主审法官也曾被拒
  本案的主审法官阿利森·戴尔·伯勒斯也曾被哈佛拒绝过。
  据报道,伯勒斯法官不仅是哈佛的毕业生之女,她自己也曾申请过哈佛,但被拒之门外。根据哈佛大学的记录,伯勒斯法官的父亲沃伦·伯勒斯于1945年在哈佛学习,1947年毕业。
  伯勒斯法官的这一经历在庭审中一度引起关注。10月22日,有人群发电子邮件称,伯勒斯法官对哈佛心存偏见。邮件说,“联邦法官隐藏了她自己遭哈佛拒绝的痛苦经历。”
  当天一开庭,伯勒斯法官就将涉案律师叫到法庭前方,就群发邮件问题进行了讨论。虽然这种讨论是不公开的,但看得出引发了相当程度的争论,不过,也传来几阵咯咯的笑声。伯勒斯法官在庭审中并没有谈及被哈佛拒绝后的感受。
  在媒体的追问之下,双方律师都表示,他们不希望伯勒斯法官回避本案的审理。他们称,自2014年11月立案以来,伯勒斯法官一直负责处理本案,她的回避将使案件进程受到严重干扰。
  事实上,在群发邮件发生之前,伯勒斯法官就在庭审前的程序中披露了自己的经历。在被哈佛拒绝后,她进入了米德伯利学院,并于1983年毕业。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