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深度贫困地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脱贫调研(4)

2018-10-21 13:43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李树奇是培训工作人员。“我们的课程有养殖技术、厨艺、普法、移风易俗等,在田间地头上课,讲村民想听的、关心的内容,并把宣讲内容编成歌舞、小品等形式,深受欢迎。”兔峨乡阿塔登村一位贫困户,打算让上四年级的儿子辍学。镇上得知后,反复到他家劝说,最后孩子得以继续上学。
  发掘身边典型,春风化雨入脑入心,感染引导贫困群众。鲁掌镇浪坝寨驻村干部张明芳身患尿毒症,在结束驻村任务后,仍心系老乡,为村里的羊肚菌产业奔波,深受村民信任和爱戴。纳云德说,要常态化宣讲这样的典型事迹,让身边事、身边人感染群众。
  多管齐下帮贫困群众“找饭碗”。怒江州林业局副局长刘富泰介绍,怒江州森林覆盖率达80.5%,日常管护任务繁重,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可让贫困家庭有稳定收入。吾马普村村民余四龙是村里的护林员,每天巡护周边3000多亩山林。他很满意这份工作:“1年万把元工资基本够日常生活开支了。”怒江州提出每户贫困户至少安排1个公益性岗位,目前安排了8000多个护林员,发展了1000多名河道治理员,还设置了地质灾害监测员、城乡环境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
  纳云德说,除了公益性岗位外,还应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一方面引进来,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引导贫困农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另一方面走出去,根据市场用工需求,精准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外出务工。
  针对群众易地搬迁动力不足的问题,除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还要通过参与式扶贫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易地搬迁安置房建设中,多聘用贫困群众,让他们盖自己住的房子,增加劳务收入的同时塑造主人翁精神。”培训工作人员苏义生说。
  打赢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精神深度贫困的难题。纳云德说,怒江州要瞄准“看不见的贫困”,狠下绣花功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塑造“我要脱贫”的信念,形成全社会干事创业的合力,提升脱贫质量。
  制图:张芳曼(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