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开封脱贫动真功(2)

2018-10-19 13:47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练就“硬功夫”
  ——聚焦“六业扶贫”,实施“百日攻坚”,以贫困户产业增收项目叠加度的提高增强脱贫底气
  走进祥符区半坡店乡石碑湾村木易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现代化的养殖大棚里,三四百头奶牛或站立或卧倒,悠闲地咀嚼着饲草。
  这家公司在当地村民那里有着响当当的口碑。“牛奶品质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带着大家脱贫奔小康。”公司总经理陈书峰一谈起扶贫,“话匣子”就合不上,“咱企业86名员工,29人是贫困户,每人月工资至少2000元。咱还和277户贫困户签订了奶牛代养协议,将贫困户的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奶牛养殖,一户每年能分红600多元……”
  “单这一家企业,就带动了乡里80%贫困户的产业增收。”半坡店乡党委书记王兆峰告诉记者,“此外,乡里还发展了服装加工、电子加工、中草药种植等产业,初步实现了扶贫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分红的全覆盖。”
  而在相邻的杞县,将“高大上”的电商嫁接成“接地气”的带贫产业,同样赢得了贫困户实实在在的好口碑。
  就在几年前,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杞县大蒜,照样难以应对产销错位的“魔咒”。如今,农村电商不仅让蒜农对接上稳定的市场,还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现在光通过电商每天就发出去3000多件大蒜。”该县裴村店乡振伍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振伍说,“效益好了,我带着大家致富的底气也更足了。今年就吸纳了34个贫困户就业,帮助他们增收11.5万元,还销售了22万斤贫困户的大蒜。”
  像木易牧业公司和振伍合作社这样的企业在开封还有很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超文介绍,我们从全市产业布局和贫困户实际出发,重点选择特色农产品、绿色养殖、扶贫车间、电商流通、旅游扶贫、定向转移就业这6个产业,构建“六业扶贫”的新格局。
  说起来容易,其实产业要选准绝非易事。什么样的产业项目才能更有效地带动深贫人口脱贫?县区、乡镇和村组该如何因地制宜布局产业,才能实现带贫的精准高效?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打通弱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融入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要实现产业扶贫的精准有效,以上每一道问题都在渴求着答案。
  为了一鼓作气,集中破题,从8月20日至11月30日,开封全市聚焦产业扶贫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开展产业扶贫“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面对深贫高标奋战100天,苦练产业扶贫“硬功夫”。
  “之所以采取专项行动的方式,是为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秦保强说,“这绝不是搞运动式扶贫,专项行动结束后,我们的帮扶政策不会改变、投入不会变少、力度更不会减弱。”
  “百日攻坚”到底咋个攻法?市扶贫办副主任张利民介绍,围绕“六业扶贫”,全市建立了科学的督导和责任机制,完善了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参与1-2个产业增收项目,不低于全省产业增收项目叠加度1.78的平均值。
  攻坚号吹响,古都大地热起来了,动起来了。且看——
  县区层面,因地制宜。每种业态至少选择两家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形成“12+N”机制,确保每个乡镇都有龙头企业带贫项目,每个贫困村都有带贫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增收机会;
  部门层面,凝聚合力。市政协负责督导,市扶贫办、发改委、农林局、畜牧局、商务局、旅游委、工信委和妇联等部门基于责任分工,出台具体帮扶措施,其他部门理顺政策清单,为产业扶贫提供支持;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