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跳出治理怪圈 云南掀起“旅游革命”

2018-09-16 10:51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 法制网记者 王宇

    云南省素有“动物王国”与“植物王国”的美誉,因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风光、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浓郁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2018年更是强势上榜美国有线电视台(CNN)评出的全球18大绝美旅行地。然而,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不相协调的是,近年来,云南旅游时常处于风口浪尖,接连出现了“丽江打人毁容”“香格里拉游客拒绝强制消费被导游硬拽下车”等事件,一时间质疑和讨伐之声不绝于耳。
    据权威数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云南省的旅游投诉均居全国榜首。
    云南旅游有长期“零负团费”运作的市场传统。一些合法甚至非法的旅游购物点和自费项目经营者组成非法利益链,通过高价格、高“回扣”的方式,诱导旅行社、司机和导游率团消费,导致很多导游强制游客消费的现象。
    2017年4月,云南省颁布了“史上最严”的“22条”措施,重点打击黑导游和强迫性购物。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一年的检查和打击,目前旅行社在安排行程中已基本上没有指定具体购物场所的行为,但部分旅行社仍然存在指定或变相指定购物、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行为,如安排团队到有购物场所的餐厅就餐,安排团队到有购物场所的景区游览等。衍生出“景区+购物”“餐厅+购物”等更加隐蔽的方式。
    如何化解旅游投诉率全国居首的尴尬,怎样根治旅游市场乱象?怎样才能恢复大家对云南旅游市场的信心?成为本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必答题。
    连续铁腕整治何以陷入“怪圈”
    云南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而旅游业又是一个重视口碑的行业。面对各种游客被打、被骗事件,云南并非没有治理,几乎每年,云南都会推出措施“重拳整治”旅游市场:
    ——2015年5月,云南省旅发委牵头制定“诚信旅游指导价”,此举意在向公众表明,在这个价格以下的旅游产品,必有猫腻。
    ——2016年11月,云南发布《云南省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三大举措整治“不合理低价游”。该方案还提出成立监理中心,建立旅游购物退货的“快处快赔”机制,将整治重点伸向备受诟病的购物环节。同年,云南省在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7个州(县)市设立旅游警察队伍,成为我国首个全面设立旅游警察的省份。
    2017年2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深入开展旅游行业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计划用半年时间展开专项整治。当月,丽江市召开千人大会,整顿旅游市场。丽江市长在会上表示,相关旅游投诉事件给丽江旅游带来了负面影响,要求“没有下不为例”。
    2017年4月15日,《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出台,被业界称为云南“史上最严”的“22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措施。此次新规最大的亮点就是取消旅游定点购物。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目前,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已经形成压倒性态势,但各种旅游乱象并没有完全根治,全新的产业模式并没有建立起来,旅游业整治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云南治理旅游乱象前路漫漫。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