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司法 >

车险市场恶性价格竞争亟须重拳整治(2)

2018-09-15 13:08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手机版

    廖长年说:“现在买保险,应该是用来防止出大事的。一般几百元到一千多元的事故,也就不会报保险公司了。保险赔付的金额还没有此后上浮的保费多,到头来得不偿失。”
    网销和中介成违规重灾区
    在“互联网+”概念兴起的大背景下,多家主打车险比价功能的第三方平台,纷纷加大投入吸引客户。然而很多车主并不知道,目前网上的各比价平台,除了由保险公司提供实时价格数据外,还有一类平台是利用自身技术,嫁接保险公司官网电商平台自动抓取报价。
    早在2012年,原中国保监会曾印发《关于提示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的公告》,明确了可开展互联网保险比价或推荐相关产品业务的机构,提示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站购买保险产品前应仔细甄别。
    平台从业人员李年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依据保监会的公告,从事互联网比价是有门槛的,必须是具备牌照的适格主体才可运营。“目前,有条件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只有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两类保险机构。如果第三方网络平台要开展保险销售、承保、理赔等业务,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且需要进行备案”。
    李年喜认为,此举意味着第三方网络平台在互联网车险市场失去了生存空间。
    2017年7月,原中国保监会下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财险公司应加强对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车险业务的合规性管控。财险公司可以委托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网页链接服务,但不得委托或允许不具备保险中介合法资格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其网页上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
    李年喜说,第三方网络平台要想继续从事报价比价、业务推介甚至是保单查验、理赔辅助等业务,只有积极拿牌。由于保险公司牌照审核非常严格,2018年以来保险公司牌照“零放行”,这也使得各路资本均盯上保险中介,试图通过这一曲线获得保险牌照。
    资料显示,保险中介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
    业内人士说,保险中介虽然不是保险公司,但牌照也不是那么好拿。按照原中国保监会规定,第三方网络平台申请保险中介牌照需具备5000万元资本金,这一高门槛将很多小平台直接拒之门外。有人想到了采取收购方式,但保险中介牌照早已是稀缺资源,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收一家全国范围的中介牌照费用成本,大概在500万至1000万元。曾经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出价3000万元,也未能如愿。
    据预测,第三方网络平台随着监管趋严,对保险中介牌照的需求还会上升,中介牌照的费用也水涨船高。2018年以来,中介牌照竞争异常激烈,不少互联网平台都在积极谋求收购,未来中介牌照市场也将持续火热。
    有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7月中旬,全国才有18家保险中介机构获批,其中包括15家保险经纪公司和3家保险代理公司。而在2017年全年,原中国保监会一共批复了31家保险中介公司,其中保险公估公司1家、保险代理公司11家、保险经纪公司19家。
    更早的2016年,原中国保监会下发多达69张保险中介牌照。
    在全国有3000余家保险中介公司在营的情况下,保险中介公司的治理问题,也渐渐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保监系统针对保险中介公司开出的行政处罚单就达到了118张,其中保险代理公司84张、保险经纪公司14张、保险公估公司20张,合计罚款超过了1100万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