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甘肃武威:全力打好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

2018-09-14 16:47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记者 鲁明 时至中秋,在美丽的甘肃武威,处处显绿、焕发着勃勃生机——秀丽葱茏的祁连山林、绿意浓浓的荒漠沙坡、美丽舒适的城市园林……这些,无不是体现着该市大力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武威处于全国生态格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南部祁连山是河西走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水库”和“生命线”,也是黄河支流的重要水源地;北部防风固沙林是防止沙漠南侵,保障河西走廊畅通,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的重要“绿色屏障”。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武威生态环境局部治理好转,但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南部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消退,北部荒漠化、沙漠化危害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干旱和盐碱化加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市荒漠化土地3262.8万亩,沙漠化土地2289万亩,分别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5.5%、45.9%,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271万亩,风沙线长达654公里,有37个乡镇45万人和143万亩土地处于风沙前沿,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武威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治理,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组织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态治理。
  近年来,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确定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思路,进一步端正了发展理念。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持“三个更要注重”“三个有利于”“三个统筹”的原则,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发展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谋划项目必须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规性“三性”论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保护,坚决杜绝带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冒黑烟”的项目。在坚决有力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学习塞罕坝精神,“反弹琵琶”,以攻为守,以防沙治沙等为重点,全力打好主动仗,努力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
  坚持政策引导 营造浓厚氛围
  武威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将防沙治沙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防沙治沙用沙的决定》、《武威市生态屏障行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防沙治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强化调研指导和督查督办,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推进问题整改,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市、县区每年利用“3·12中国植树节”、“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形成了干部谋划防沙治沙、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